请介绍一下我们的J5战斗机。
建国后,新中国迅速开始模仿生产喷气式战斗机。6月5438+095110日,中苏政府正式签署《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联盟和中国关于组织飞机修理和发动机修理及飞机工厂对中国人民技术援助的协定》。同年4月18,重工部成立航空工业局,主管飞机维修。1951年末,航空工业局* * *拥有18工厂,员工近万人。1951年65438+2月,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决定用3至5年时间试制成功苏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5。后战机项目改为试制更先进的米格-17喷气式战斗机。1954年,我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后,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即米格-17ф,随后获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可以批量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
歼5由沈飞工业公司研制,是单座单发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日间拦截,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歼5是苏联米格-17ф(米格-17F)战斗机的仿制品。米格-17F 51于9月首飞,52年底开始量产。第一次飞行的试飞员是吴克明。当时的歼5叫56式,直到1964才改名为歼5。左边的图片显示了第一帧歼-5,而且当时的数字画和现在的画不一样。1954年6月开始试制,719年7月原型机首飞成功,13架歼-5采用苏制零件组装。1956年7月3日,首架歼5总装完成。到当年9月,15,4架国产歼5飞机制造完毕。这四架飞机参加了1956的国庆大典。1959下半年停产,生产歼-5F 767架,有力支持了人民空军建设。
歼-5采用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中翼布局。后掠中翼后掠角为45°,为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一个角度可控的可伸缩襟翼。副翼偏转角范围为65438°+08°。起落架舱位于机翼根部,主起落架装在机翼的两个舱里。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为流线型机身,横截面为圆形,机头送风。机身后部装有一个可操纵的减速板。垂尾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直尾翼后掠角为55° 41′。方向舵可以转动25°。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部的顶部。电梯可以向上旋转32°,向下旋转16°。第一个三点式起落架是单轮。前起落架安装在前机身下部的轮舱中,主起落架安装在机翼中。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胎压为8.34×105 Pa (8.5 kg/cm2)。密封的单人座舱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扔掉舱盖,弹射座椅可以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下机。控制系统是硬控制的。副翼翼和升降舵翼是电动的。液压系统用于收回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嘴和控制副翼。空调系统用于刹车、密封驾驶舱、紧急起落架收起和紧急刹车等。
使用涡喷-5离心加力涡喷发动机,静推力2600公斤,加力推力3380公斤。该发动机是苏联克里莫夫设计局VK-1F发动机的仿制品,VK-1F发动机是米格-17发动机。1951航空工业局成立后,开始组织发动机生产,学习苏联喷气发动机新的生产工艺数据。在苏联的协助下,引进了VK-1F的专利制造权。65438年6月至0956年6月,国内知名发动机设计师吴大观等团队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现“沈阳黎明机械公司”)成功仿制涡喷-5。1964年生产任务转移到Xi安红旗机械厂,66年投入批量生产。涡喷-5加力推力3380公斤,最大推力2700公斤,额定推力2400公斤,巡航推力21.60公斤。不同状态的油耗从2kg/kg/小时到1.05kg/小时不等。发动机内燃油1170 kg,外接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包括超短波指挥站、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尾翼保护器、测距仪等。
机翼为后掠中翼,副翼偏转角范围为65438±08度。2门23-1式23mm炮安装在机头左下侧,1门31式37mm炮安装在机头右下侧。装载量是200发。23-1机枪的初速为680m/s,射速为800发/分。弹种有air 23-1,air 23-1,air 23-1,air 23-1,air 23-1自练弹。37-1型初速690米/秒,射速400发/分。开发始于1954。当初由于该炮性能落后,苏联又有后继型号存在,为避免浪费,只计划少量生产。后来由于对歼5的需求越来越大,最终生产了236门,并于1959年停产。翼下可挂两枚100-250kg的炸弹。
新中国成立时著名的飞行员:王紫薇
歼-5屡立战功,从1958年7月到10年10月击落两架F-84G和六架F-86F,其他例子数不胜数。有意思的是,1956年4月越战期间,4架F-4侵入我海南岛领空。在拦截我军歼5的过程中,F-4突击发射AIM-7“麻雀”导弹,但歼5因转弯半径小而逃脱。脱靶的AIM-7竟然飞向远处的F-4,并将其击落。
1958年9月,我军歼5编队与台省空军24架F-86编队在浙江温州上空相遇,空军飞行员王紫薇因掉队被12架F-86围攻。王单枪匹马击落两架敌方F-86后,又被F-86携带的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这是世界上首次实战的空空导弹的记录。但是当天F-86发射的一枚AIM-9没有爆炸,坠落后被我方军民发现。这种AIM-9被送往苏联。在此基础上,苏联成功研制出K-13(AA-2)空空导弹。中国进口仿制的是雷电-2空空导弹。
解放军的歼5舰队
飞行员在歼5旁边说话——请注意当时带军衔的苏联军装。
翼展9.60米
船长11.36米。
这台机器的高度是3.80米
厢房面积为25.00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为45度
最大起飞重量60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5340公斤。
最大燃油重量为1170kg(发动机内)1834kg(带副油箱)。
最大载重量为2130kg。
最大水平飞行速度1145km/h(高度3000m)。
巡航速度800km/h。
最大爬升率为75.8米/秒
服务上限16000米
最大航程1560km(带副油箱)和1020km(不带副油箱)。
电池寿命为2小时50分钟(带辅助油箱)
歼5的主要改型包括歼5 A战斗机,这是中国在歼5基础上改进的夜间战斗机。前机身较厚,机头上端有一个鲨鱼喙形天线罩,从进气道前缘突出365,438+03mm,进气道内安装了一个半球形天线锥。这两个零件由硬度较小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并涂有蓝色油漆。由于采用了简单的RP搜索和瞄准雷达,歼5 A比原型机具有更强的夜战能力。发动机采用性能改进的涡喷-5 B。然而,改进歼-5A是有一定成本的。比如武器系统改为3门HP-23 23 23mm航炮,300发弹药,比基本火力略低。可外挂两枚250kg炸弹。在对抗美军B-17G轰炸机侦察改装的战斗中,我军技术人员对歼-5A的RP雷达进行了改进,将向下视场由14度改为7度,保持向上视场不变,从而屏蔽了雷达在追击低空飞行的B-17G时接收到的地面反射杂波。5月29日,1959,空军18师拦截大队大队长蒋哲伦用这架改装过的战机成功击落B-17G。
此外,还有少量退役的歼-5被改装成无人驾驶无人机,可能代号为“目标五B”。
歼-5架改进型无人攻击机
这张图据说是美国飞行员买的歼5,被苏联刷过漆。
翼展9.60米
船长11.36米。
这台机器的高度是3.80米
机翼面积为22.6平方米
主轨3.85米。
前主轮距3.37米
最大起飞重量(带副油箱)是6000公斤。
正常起飞重量5340公斤。
正常着陆重量为4164kg。
空重3939公斤
最大燃油重量(飞机内)1170千克
(带副油箱)1834千克
最大水平飞行速度(高度3000米)1145公里/小时
(高度11000米)M0.994
巡航速度800km/h。
失速速度190 ~ 210公里/小时
服务上限(无插件,加力)16000米。
动态提升极限17500m
攀爬时间(0 ~ 10000m) 3.7分钟。
最大爬升率为4548米/分钟。
最大使用过载8g
最大航程(带副油箱)1560 km。
最大航程(机内燃油)1020公里。
续航时间(带副油箱)2小时50分钟。
从地面起飞速度235km/h。
着陆速度170 ~ 190km/h。
起飞滑行距离590米。
着陆距离8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