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哪里附准确地址?

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哪里?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凯里经济开发区大熊猫开开大道1009号。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卫生学校。

2.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介绍,贵州黔东南州,山川秀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它被称为“森林之州”和“歌舞之州”。被世界地方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世界18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最大的国家博物馆”、“枯竭的人类心灵最后的家园”,孕育了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苗岭明珠”凯里。

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8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黔东南州卫生学校、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黔东南州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州财贸学校合并而成。学院自成立以来,励精图治,代代相传,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2006年通过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011被列为贵州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学校获得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单位、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先进单位、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建设单位、贵州省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贵州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校园、贵州省文明单位。 先后成为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优秀博士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首批国家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文化部认定的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基地”之一、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大学科技园是目前全省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以苗侗银绣蜡染为主题,“崔倩后裔工作室”和以农业为主题的“黔东南培盛兴创天地”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省内高校有三个国家级众创空间,我校有两个。

办学理念:秉承“德性为上,技能推陈出新”的校训,秉承“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道德决定人生”的办学价值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师徒传帮带”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完善校企、校政合作。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着力打造国内一流职业院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专业建设: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医疗健康、民族文化(医疗文化、创意文化、建筑文化、餐饮文化)、生态农业”重点,着力打造医疗健康、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大专业集群。设有护理系、临床医学系、医技系、口腔科、财经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系、港中旅旅游学院、迪达建筑学院、汉天下物联网学院、教学基础部、马列主义教研室、技能培训中心、继续教育部、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驾校。有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会计学、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园艺技术等57个高职专业。优化后,目前有38个招生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质资源1个,省级精品网络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

教学实践:校园占地1.503亩,学校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纸质书32万本,电子书113000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00万元。有“贵州省第62号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东南州会计计算机培训中心、黔东南州职业考试培训中心、黔东南州导游服务中心等。有校园民族文化科技实践基地(贵州省首批校企实训基地);拥有人民医院、州中医院两个三级医院医疗实践教学基地。还拥有附属口腔医院、动物医院、驾驶培训学校、汽车检测维修中心、示范驾驶训练场、鸭塘示范养殖场、生态园林绿化公司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有护理、临床药学、口腔医学、口腔技术、药学、基础医学、会计学、旅游学、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专业实训实验室198。与154家企业和医院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建设了167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一次性接纳4000余名学生实习。

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727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专任教师26人,副高级教师176人,博士、硕士124人,“双师型”教师223人。国家级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管理专家4人,86名教师入选省、州高层次人才专家库;外教2人,校外兼职教师600余人。

人才培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学生10400多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含22项全国贸易大赛)中获奖29项,在省级技能大赛(含26项省贸易大赛)中获奖224项,其中一等奖36项(含5项省贸易大赛);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27546人,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初次就业率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0%以上。学院的影响力和声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科技研发:坚持“鼓励科技创新、突出科技应用、服务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有科研院所、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贵州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研究中心、植物组织培养中心、期刊编辑部等。近年来,批准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49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9项,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1项,专利6项,发明专利8项,专著13部,教材19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9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