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良俊的专利

1.“水上植物生长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 02 1 45373。x;;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 01g 31/02;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者: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11.25,授权公告日期:2005.12.14)

2.“水上植物生长支撑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022 79841.2;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者: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11.25,授权公告日期:2003.10.29)

3.“支架(浮岛1)”(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02349056 . x;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者: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年9月28日,授权公告日期:2003年5月14日)

4.《支架(浮岛2)》(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 023 49055.1;权利人:华东师范大学;发明者:达良俊;申请日期:2002年9月28日,授权公告日期:2003年5月14日)

2.作品

新文化地产相关研究(跨界)-关于环境科学。2005(12),江西人民出版社(ISBN 7-210-03295-9,CIP数据内核号144254),第232-323页。(8万字左右)。

3.主要论文

(1)植被生态学

达良俊杨永川。丘陵地区植被格局的地形梯度分异研究综述。植物生态学杂志(已接受)

方,达良俊,。上海佘山植物群落多样性。中国城市林业(已接受)

杨永川,达良俊,尤文慧。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微地形与植被结构的关系。生态学学报,2005(11),25 (11) 2830-2840。

杨同辉、、、杨永川、王。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ⅰ)主要树种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特征。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10),22 (4): 363-369。

王玉洁,达良俊,李军祥,宋永长。基于NOAA-AVHRR数据的中国东部植被遥感分类研究。植物生态学学报,2005,29 (3): 436-443。

达良俊、杨永川、宋永长。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成分的种群结构和更新类型。植物生态学学报,2004,28 (3): 376-384。

达良俊、杨永川、陈燕萍。上海大金山岛自然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中国城市林业,2004,2 (3): 22-25。

陈波,宋永长,达良俊。天童常绿阔叶树种栲树繁殖个体大小及繁殖构件特征。植物研究,2004,24 (1): 80-86。

夏爱梅,达良俊,朱红霞,赵明水。天目山柳杉群落的结构与更新机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 (1): 44-50。

陈波,宋永长,达良俊。一年生植物结果研究综述。应用生态学杂志2003,14(1):117-120。

陈波,达良俊,宋永长。栲属植物的物候和空间分布。植物生态学学报。2003,27 (2): 249-255.

、许、陈伟烈、、、陈天才。台湾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类型及其与中国大陆常绿阔叶林的关系。植物生态学学报,2003,27 (6): 719-732。

达良俊陈波。栲树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分支特征分析。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 (3): 226-231。

杨永川,达良俊,纪昀。上海江湾机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3,22(9):615-618。

杨永川、、陈。上海之肾江湾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国城市林业,2003,1 (2): 17-20。

南铃木,y .中村,k .河野,王茜华,达梁军。落叶栎的植物社会学研究

中国东部的森林。生态生境:JISE研究,2003年,第10卷(1):85-103。

达良俊杨永川。上海大金山岛种子植物区系。武汉植物研究,2002,20 (6): 433-437。

陈波,宋永长,达良俊。木本植物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进展。生态学杂志2002+0 (3) 52-56。

陈波,达良俊,宋永长。常绿阔叶林和林隙中栲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2,10(3):207-214。

蔡,人。东亚热带六种壳斗科常绿植物叶片的解剖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杂志2002,8 (5) 460-466。

达、;大泽正彦。日本中部千叶城市景观中废弃松树人工林演替和松树大规模枯死的影响。日本生态学杂志,42(1):81-93,1992(日文,附英文提要)

(2)城市生态。

、达良俊、唐智尧、、方、、。快速的

中国上海的城市扩张及其生态后果。生态学前沿

和环境(印象)

王雪莹,辛雅芬,宋坤,达良俊。城市高架桥的遮阳采光特性与绿化的合理布局。生态学杂志(已接受)

刘娜娜,林莉,达良俊。城市居住区水景生态效益的指标体系及评价。生态学杂志(已接受)

达良俊,王雪莹,王俊英。“节地宜居”住宅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首选模式。城市问题,2006(3)

达良俊杨永川。上海乡土树种及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8),22 (3) 286-290。

、戚仁海、尤、达良俊。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29(3):11-114。

达良俊刘娜娜。城市居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代城市研究,2005 (4): 36-40。

达良俊,杨同辉,宋永长。上海城市生态分区与城市森林布局研究。林业科学,2004(7),40 (4): 84-88。

、陈、辛雅芬。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的规模。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7),32 (4): 16-18。

达良俊,李莉娜,李万莲,陈明。城市生态敏感区的定义、类型及应用实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2): 97-103。

达良俊。人与自然的和谐。新房地产,2004 (10): 50-59。

达良俊,刘娜娜,林莉。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现状与分析。新房地产,2004 (9): 45-47。

达良俊,林莉,刘娜娜。日本生态住宅现状与城市“多自然”水景建设。新房地产,2004 (9): 72-75。

达良俊。“亲近自然”水景是上海水景住宅建设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新房地产,2004 (9): 76-79。

达良俊。建筑的“新空间绿化”——日本城市居住区建筑绿化发展现状。新一地产,2004 (10): 70-71。

李莉娜和达良俊。南方城市小康住宅区应注意的生态原则。环境科学趋势,2003,(4): 48-52

3、植被工程:

林莉,刘娜娜,达良俊。鸢尾和菖蒲不同器官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积累的影响。环境污染与防治(已接受)

、颜。城市近自然水系修复与人工水景建设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05 (1): 9-15。

达良俊,林丽,等。上海安亭新城人工水体近自然水景构建方法与技术。现代城市研究,2005 (4): 16-20。

刘东燕,达良俊,尤,宋永长。绥宁河生态修复对叶绿素a粒度分级的影响.应用生态学学报,2003,14 (6): 963-968 .

达,梁军。建设近自然森林作为上海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中国人

林业科技,2004(3):60-64

达良俊、杨永川、陈明。生态绿化方法在上海“近自然”社区建设中的应用。中国园林,2004,20 (99): 38-40。

陈、、。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中国城市林业,2004,2 (4): 48-51。

、、陈、、方。“宫胁生态造林法”在上海外环线绿化带建设中的应用。中国城市林业,2004,2 (5): 48-51。

董伟,孙明,刘鑫,王向荣,达良俊。上海浦东生态林建设进程初探。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 (6) 1020-1023。

陈明达良俊。凤眼莲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及其根系吸附。上海环境科学,2003,22 (11): 765-767。

达良俊陈明。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上海环境科学(网络版),2003,22 (9)

达良俊,徐东新。上海建设“近自然森林”的尝试。中国城市林业,2003,1 (2): 13-16。

达良俊。城市绿化的新方向--亲近自然森林。文汇报,2003年,65438+2月21(第5页),科技文摘第497期.

达良俊,杨永川。上海近自然森林的恢复。《城市森林生态学研究进展》(何兴元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6-139,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