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诉讼时效多长?
专利侵权诉讼时效为两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一些持续性的专利侵权行为,权利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专利被侵权之日起两年内没有进行调查。权利人提起侵权诉讼时,权利人的专利权仍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内,侵权人仍在实施侵权行为。对于这种连续的专利侵权行为,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至专利权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止,超过两年的,法院一般仍会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但侵权损失赔偿金额应当自专利权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起向前计算两年,超过两年的侵权损失不予保护。
专利侵权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计算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司法解释,规定了三种计算方法:
1.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
2.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全部利润作为赔偿损失的数额。其算术公式可以表示为:每件侵权产品的利润,侵权产品总销售额=侵权利润;
3、以不低于专利许可费的合理金额作为赔偿损失的金额。
此外,受一些国家法律赔偿制度的影响,中国法院对一些难以计算损害赔偿额的知识产权案件采用固定赔偿方式。固定赔偿的范围一般在5000元至30万元之间,具体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被侵权专利的经济价值、侵权持续时间、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影响程度等因素逐案确定。
对于专利侵权纠纷,有多种解决方式,当事人不一定非要选择诉讼方式。但换句话说,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更有效的方式。但这时候就要了解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否则,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可能不会被受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
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权利要求书等文件。
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申请人的姓名和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描述,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为准;必要时应附附图。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
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专利保护的范围。
对于依赖遗传资源的发明创造,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申请人不能说明原始来源的,应当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