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7战斗机的发展沿革

相对“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来说,美国***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显得五大三粗,开始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甚至被飞行员拒绝使用。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很多飞行员就喜欢上了它。虽说因此,P-47一经使用证实其优势后,便受到了部队的欢迎,订单不断“飞”向***和飞机公司。各型“雷电”飞机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在欧洲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少数几种曾大量生产并屡立战功的著名战斗机。

只要提起P-47“雷电”飞机,就不能不提到亚历山大。舍维尔斯基(AlexanderSeversky)与亚历山大。卡特维利(Kartveli)两个俄国人,和他们所创建的***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原是沙皇俄国的一名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击落过数架德国飞机而小有名气。1917年因航空技术事宜去美国工作,曾在美获得过多项专利,后加入美国籍。由于他是飞行员出身,酷爱航空,于是在1933年在新泽西州的法明代尔市搞了个以他自己名字“舍维尔斯基”(Seversky)命名的飞机公司。正在这时,又从巴黎来了另一位俄国人——卡特维利。他是一个飞机设计师,***同的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先是两人合作设计了SEV-3水陆两用飞机和P-35战斗机。1939年秋,两人在舍维尔斯基飞机公司的基础上创建了后来很有名气的美国***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出任董事长,卡特维利为总工程师。

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法西斯的气焰非常嚣张,盟军急需大量前线作战飞机。同年11月,刚刚成立不久的***和飞机公司临危受命,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战斗机。 开始的试验机称为XP-47,后出现多种方案,分别称为XP-47A、B等,定型后称为P-47。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新机提出的要求是,在吸取欧洲战场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强火力和重装甲,能为己方突防轰炸机群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1940年初,XP-47A便已经设计完成。该机采用的动力装置是当时流行的爱立生V型液冷式发动机。不久,美国军方又要求改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型气冷式发动机。理由是爱立生V型发动机虽被当时所广泛使用,但发展潜力不大;而新型的R-2800型发动机功率大,且装有由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再冷却装置。改装新的动力装置,并非简单的拆换问题,而是飞机结构甚至牵涉其它方面的重新设计,改装后的飞机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改装R-2800型发动机的飞机称为XP-47B,后称为P-47B,原来的XP-47A随即被淘汰。

1941年5月6日,P-47B首飞成功。试飞证明,该机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可以400公里/小时的速度盘旋,高空机动性能良好;并在8,470米的高度创造了时速为690公里的最大平飞速度纪录。试飞后,P-47便有了“雷电”的绰号,并签订了第一批生产合同。1942年5月,P-47正式批生产,6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一代名机从此开始走向成熟,飞往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前线。P-47飞机持续生产到50年代初才关闭生产线。战后,***和飞机公司转入喷气式飞机的研制。他们曾试图把一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装在P-47飞机上,使之成为美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没有成功。以后,***和公司成功地研制了“雷”系列战斗机,如著名的、F-84“雷暴”战斗机,***发展了12种型别,产量达7,889架,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早期喷气战斗机;1955年研制成功的F-105“雷公”战斗机,曾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1965年,***和飞机公司与费尔柴尔德飞机公司合并。从此,***和飞机公司和它所研制的飞机一起均成为了历史。 从表面上看起来P-47比较笨重,但由于它采用了新的气冷式发动机和专门的涡轮增压系统、发动机注水等技术,使它不但火力强,而且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都比较突出,不足的是由于武器多,载油少,影响了飞机的航程和续航性能。但是从总体上看,P-47不愧为一种设计成功的优秀战斗机,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末,P-47“雷电”战斗机开始交付部队。1943年初就开始投入欧洲战场使用,在英国部署了三个P-47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一个中队配备25架飞机。其主要任务是为英、美两国的轰炸机群护航。起初,P-47战斗机大队的运气不好,在头两个月的战斗中,失败多于胜利。在为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护航时,由于“兰开斯特”航程大(2,785公里),而P-47的航程不足2,000公里,往往是到不了目标而中途返航,将“兰开斯特”扔下来孤军作战。

在为美国的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也是因为航程问题,只好把轰炸目标限制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在飞行距离上P-47有弱点,但在高空机动性和俯冲性能上,P-47在当时是非常出色的。于是,P-47战斗机的飞行员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采用合适的战术与德国战斗机周旋,使战局大为改观。如由吉姆中校带领的第56战斗机大队,在为B-17和B-24轰炸机护航时,总是高高地飞行在轰炸机群之上,当它们遭遇德国战斗机拦截时,P-47战斗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扑下来,将敌饥“吃掉”或驱散。P-47还采用隐蔽突袭和转弯攻击等战术,攻击敌机频频得手。从1943年7月下旬起,美军在欧洲的——些P-47开始加挂副油箱,使其航程加大,以便为B-17等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当P-47战斗机第一次随B-17轰炸机来到德国上空时,曾引起德国空军的极大震动。从此使盟军轰炸机不再是孤军深入,被动挨打了。据统计,自P-47及后来参战的P-38和P-51战斗机实施护航后。盟军轰炸机的战损率明显下降。

由了发挥了P-47的长处,战术对头,到1943年7月,盟军在欧洲的空中被动局面已完全被扭转。从1943年7月底到11月初,仅美军第5大队的P-47战斗机就击落敌机上百架,大大打击了德军的嚣张气焰。1944年3月4日和6日,各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连续掩护上千架规模的轰炸机对德国首都柏林进行轰炸,掀起了战略轰炸的新。在这两天的战斗中,它们与前来拦截的Me109、Me110和Fw190战斗机等展开激战,***击落敌机160架,己方仅损失30余架,战果中的大部分都是P-47取得的。轰炸柏林给德军以沉重的打击,难怪德空军元师戈林在战后说:“当护航战斗机出现任柏林上空时,我们就感到大势已去了”。而最先进入柏林上空的护航战斗机就是P-47。

P-47在欧洲战场上不但为轰炸机护航,而且也用于对地攻击。1944年盟军在欧洲的反击战中,***有19个战斗/轰炸机大队装备有“雷电”式战斗机。为了增强对地攻击能力,一部分P-47在原有机载武器基础上,还配备了火箭(每侧机翼下可装3至4个火箭发射管)、集束炸弹或燃烧弹。P-47的任务是掩护盟军的装甲部队进攻,袭击敌方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网,使德军大量运输工具和设施遭到破坏。到诺曼底登陆前后,德国军队已大伤元气。德军军战斗机不敢轻易出动,大部分时间关门避战,盟军已牢牢掌握了制空权。P-47和P-51战斗机部队趁势猛攻德军机场等军事设施,力图将敌机歼灭于地面。但凡在这类低空战斗中,德军的地面火力异常闪猛,给美机造成很大威胁。P-47机身坚固、生存力强的优点此时便充分显示出来,不少飞机被击中负伤,甚至挨上几十发子弹后,仍安然返航;与此相比,另一种主力战斗机P51的损失就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