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佳·郭龙:从未停止过折腾。

文/清茹

人物名片贾,西贝酒家创始人兼董事长。

贾很“折腾”,对创业有着无尽的热情和动力,而餐饮就是在折腾中前行的。

贾出生于内蒙古何琳。他从小就喜欢“鬼混”,很有商业头脑。大学期间,他靠倒卖土特产赚了一年的生活费。

1988年5月,贾和他的姐姐开了一家小吃店。白天,姐弟俩拍黄瓜,做皮冻,混合拉皮。晚上,贾去卖炒饭了。后来,他把小吃店改名为“西贝餐厅”。

因为他的善良和地道的味道,餐厅生意越来越好。7年后,贾赚到了第一笔1万元。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决定出去谋生。

贾先后在深、京经营海鲜酒楼,却接连受挫,亏损两个654.38+0万元。他深刻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海鲜,于是壮士断腕,把海鲜换到了西贝莜面村,专做蒙菜。

这一次,他决定做点“新”的,请来了歌手德德玛做代言人,组建了蒙古族歌舞表演队。果然,顾客蜂拥而至。不到三个月,店铺日均流水从2万元增长到4.5万元。

随后,他又花大力气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电视台砸下500多万的广告,让西贝莜面村名声大噪。

到2004年底,西贝莜面村的营业额已经超过1亿。

当然,贾对此也不会“沉默”。他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发展战略。

2006年夏天,贾去鄂尔多斯吃阿尔巴山羊肉,遇到了翰威特的训练总监。他当机立断,当即高价请他为西贝莜面村“把脉”。

翰威特培训总监参观西贝总部并提出建议:“定位西北民间菜品,90%的原料要来自西北农村和草原”。

于是,贾开始全心全意打造品牌特色。他把店铺装修成窑洞房,每个房间都配有厨房和服务员,“让西北乡土气息弥漫每一个窑洞。”

同时,保证原味,在河套草原,3000多牧民为西贝养羊,1000多农户提供莜面。此外,贾规定,不允许使用味精和鸡精。“调味用的酱油不允许含有防腐剂,使用的都是自然发酵的酱油品种。”

经过一番“折腾”,西贝业绩迅速创新高,2011成交8亿元。

2012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陕北绥德老人黄国省和他的黄馒头一炮而红。贾瞄准时机,签约黄老汉为“西贝黄墨”形象代言人,让再次迎来大爆发。

仅2012一年,贾就卖出了10万个黄馒头。

此外,嘉还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在贾看来,人才管理的关键在于“首先,你应该简化你的工作。第二,给人高待遇,优秀的人才会愿意向你靠拢。专业化、标准化、简单化,必须依靠专业化,才能使之简单化。”

贾建立了透明规范的晋升通道,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西贝很多经理都是这么一步一步做的,从送货员到服务经理,从学徒到分店的凉菜导师。

此外,贾还创办了餐饮职业技术学校,经常派年轻厨师到外地学习、实习,工资照发。

同时,为了进行规模化经营,贾不断在全国各地开设直营店。

他认为,加盟店可以快速扩张,但质量很难控制。所以只是直营店,很多店不一定赚钱。作为一个成熟的公司,90%以上都是盈利的,这就是西贝正在做的。

到2013年,优面村在全国已经有60多家分店,营业额超过16亿。

2014贾介绍张家传承百年的空心挂面。西贝小面村销售额一举突破19亿,贾成为西北菜龙头。

对贾来说,生活是无尽的折腾。他接下来会有什么大动作?

文章来源:南财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