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号导弹驱逐舰的主要结构

海口的武器系统非常强大。在反舰导弹方面,它装备了2座4联装新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舰空导弹方面,装备两套“海红旗-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 100 mm单管隐身主炮;2门7管30毫米近防炮;4台3×6多用途发射机;两个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还装备1卡-28反潜直升机。

追逐/舰炮

在12管反鱼雷深水炸弹发射装置的后部,安装了由法国Creusot Loire公司研制的单管100 mm紧凑型舰炮,主要用于攻击海上目标和防空,以及反导和执行对岸轰炸任务。炮弹采用隐身设计,初速870米/秒,炮管长度5500毫米,射速10-90发/分。对于海上目标,最大射程17500米,有效射程12000米:空中目标最大射程8000米,有效射程6000米;该炮重17000 kg,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射速高、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单发命中2000米距离目标的概率可达0.7-0.8。

这种枪很可能是中国引进法国专利后的国货。早在80年代中期,中国就从法国购买了两套该装置,其中1套安装在反潜加强型“江湖”级护卫舰544上。根据应用效果,中国海军对该炮的性能非常满意,随后与法国签约进口生产线,由法方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改进该炮以装备新设计的大型水面舰艇。

海口号主要用于巡逻中国的南海。面对东南亚国家弱小的海军,它仍能凭借射速快、反应速度快、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等优势,很好地完成作战任务。毕竟有时候炮弹的作用比导弹还大。海口远洋护航在亚丁湾的主要对手是手持轻武器的海盗,所以不太可能使用导弹。

防空导弹

作为一级防空驱逐舰,海口舰装备了中国第一种舰载远程防空导弹,型号为HHQ-9,由陆基HQ-9A发展而来。导弹无翼,最小作战高度20米,最大作战高度30公里,最小作战距离6公里,最大作战距离12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大于4.2马赫。导弹全长6.8米,弹径0.47米,导弹重量1300公斤,弹头重量超过180公斤。

导弹发射方式为垂直冷发射,8套(前6套,后2套,每套6弹),共有48枚HHQ-9A导弹。发射装置类似于俄罗斯海军使用的左轮手枪,但SA-N-6的发射系统对8枚导弹使用一个发射装置,而中国的海虹-9对每枚导弹使用单独的发射装置。相比之下,海虹-9的发射方式更可靠,发射速度更快,安全率更高。

反舰导弹

由于海口号的设计思路是防空为主,反舰为辅,其反舰作战能力不如中国海军新服役的改进型驱逐舰(通常装备16反舰导弹),但也装备了8座C-803/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导弹发射装置也革命性地设计成圆筒形,更有利于发射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保障。

C-803导弹延续了C-802的气动布局,其长度似乎比C-802的6.4米还要长,最大射程约为250公里。它保留了C-802的小型涡喷发动机结构,弹头整流罩比前者略薄。它采用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末速达到2.3马赫,可以做高难度的“避蛇”机动。此外,折叠翼前还有接收数据链的天线,可以被舰艇、直升机甚至卫星引导进行超视距攻击。

C-803可以说是现代反舰导弹的代表作,其出色的性能必将在未来的海上战争/冲突中发挥令人生畏的作用。海口号上的近程防御系统是中国新研制的7门30毫米火神速射炮,一门在舰桥下,一门在机库右上方。

从外形上看,该炮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荷兰“守门员”防御系统,该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初研制的,为了降低成本和简化后勤,采用了俄罗斯AK-630上现成的炮管,就像双37系统一样,但数量增加到7个,速度达到每分钟5800发。其反应速度快,可靠性好,命中精度高,威力大,整体性能超过各国海军常用的“密集阵”、“守门员”等近程防御系统。

伺服系统采用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采用数字脉宽调制系统,首次应用了闭环回路的击发控制技术,可以校正冲击偏差,促进系统交流化。与“守门员”不同的是,该炮没有搜索雷达,缺乏跟踪扫描多个目标的能力。其1/K波段多普勒跟踪雷达可以自动切换,消除镜像反应,而ODF-730光斑跟踪器的反向时间应小于3秒,测量精度为0.3米。一前一后的布置也使得两炮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协同作战,提高毁伤概率。海口的反潜能力非常完备,主要装备1座3联装改进型“白头”反潜鱼雷系统和1卡-28反潜直升机。

“白头”鱼雷是中国80年代设计的轻型反潜鱼雷,仿制意大利A-244S鱼雷。水雷长2.75米,直径324毫米,射程15公里,航速35节,最大下潜深度500米。它由铅酸电池供电。鱼雷可以由水面舰艇携带,也可以由反潜直升机挂载。

在反潜声纳中,有球鼻声纳和拖曳声纳。声纳的布置比较特殊,改变了传统的前尾拖拽方式,转向侧尾布置。当声纳工作时,绞车从左/右尾升起。缺点是声纳布置/回收困难,精度差,工作受海况影响大。海口部署这个声呐好像有点耐人寻味。自动化指挥系统;

舰载C3I系统的网络包括舰上指挥中心内部的局域网和指挥中心之间的互联。* * *共享介质和总线形式的网络拓扑被广泛使用,总线使用的速度也从低速的1Mbps发展到中低速标准的10Mbps带宽。

Ipn-10广泛应用于中国海军新型大中型水面舰艇。该系统采用MHIDAS多通道先进综合分布结构系统。总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分为主线和支线。主线可达50米,两个终端设备之间最远距离可达400米。总线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Mbps/ s,用户最多可达256人,可满足中大型船舶对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和终端数量的要求。

海口舰还装备了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9研究所研制的新一代ZKJ-5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这是我国第三代作战情报系统。相比二代,整体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系统加速到100M快速以太网(交换式),在实时性、网络容量、网络分析建模、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据悉,海口还采用了第一套海军编队战役和战术自动指挥系统(H/ZBJ-1)。新的指挥系统采用了功能更强大、速度更快的数据总线、更先进的旗舰数据显示中枢、基于光纤数据总线的以太局域网和开放式系统互联结构。该系统结合了战斗群各部队之间的综合通信、导航和敌我识别,用于交换联合战术数据链,从而有效地指挥、管理和协调舰队舰艇和岸基、空基探测平台。海口号上的电子设备主要是中国研制的一套“板砖式”相控阵雷达系统,其布局类似于美国和日本的阿利伯克级级和金刚级驱逐舰。它是继美国、俄罗斯、荷兰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该系统由安装在桥梁四个方向的四个雷达发射面组成,呈四边形,雷达搜索距离在450-500公里内。工作方式为主动式,外形为一个盒子,通过前后左右四个面固定安装,用网格固定。该带为主动S带,前部与船体侧切面结合形成的角度约为80度,总重量约为1.25-1.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