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前后的护理
1.按普通外科护理常规进行。
2.备皮:将备皮范围内的皮毛或毛发剃光,然后清洗晾干,再用碘酊加75%乙醇除碘,或术前一昼夜或手术当天早晨用苯扎溴铵擦。
3.对于全麻患者,术前应在夜间进行清水灌肠。
4.手术当天早上,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要换一次。
术后护理
1.根据一般术后护理常规和术后护理常规选择硬床。
2.俯卧位(1)四肢手术后,应用支架、枕头、沙袋等将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2)石膏外固定肢体的放置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造成石膏骨折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通常1到4天拆线。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预防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术后一到两周,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活动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到解除牵引或外固定,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和时间,并辅以简单器械或支架。
(3)后期:加强对症锻炼,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2.鼓励患者及早卧床锻炼,用手拉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量,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石膏固定护理
石膏绷带技术通常用于以下治疗目的:
(1)保形固定:多用于裂隙性骨折。为了防止骨折移位,保证骨折顺利愈合,骨折处的四肢和关节不得不保持一种特殊的姿势。使用小夹板很难达到上述目的,但石膏支架或石膏夹板可以达到保形固定。
(2)临时固定:部分骨折反复复位后对线不良,或肢体肿胀严重,需待肢体肿胀缓解后再行治疗。为防止骨折端移动,损伤周围软组织及肢体活动剧烈疼痛,可采用石膏托或石膏夹板临时固定患肢。
(3)加强内固定功能:如果这种骨折需要手术复位,应将骨折断端用钢板或针固定在一起。术后仍然没有石膏固定的原则,目的是加强内固定的作用,以利于骨折愈合。
(4)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后,换药时要频繁活动肢体,不利于骨折固定和愈合。因此,用石膏管固定患肢,在感染伤口处开一个“窗口”暴露伤口,既方便换药,又能保证骨折固定。
一、注意事项
(一)。所有新贴膏药病人都要临床交接,听病人主诉,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和四肢运动。一旦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
(2).在石膏未干之前搬运病人时,一定要用手掌托住石膏,避免用手指捏,注意保护石膏不变形、不破损。
(3).石膏敷料不宜过紧,产生压迫感。抬高患肢,防止肿胀和出血。上肢可用枕头垫起,使患肢高出心脏15cm。下肢可以用枕头或悬吊法抬高。
预防褥疮
(1)经常观察和检查暴露在膏药中的皮肤、膏药边缘和脚跟、手肘等未加保护的骨突,每天按摩两次,促进血液循环。检查早期褥疮症状,如水肿和擦伤,以防止褥疮的形成。
(2)加强按摩,每天两次将手指浸入50%的乙醇中,按摩到膏药边缘,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四。出血观察
(1)当石膏内部的切口出血时,它可以渗入石膏的表面。长时间泌水时,可沿石膏内壁流到石膏外部,污染板材。所以除了观察石膏表面,还要检查石膏边缘和床单元是否有血迹。
(2).为了判断膏药表面的血迹是否在扩大,可以用铅笔沿着血迹边界做标记,并注明时间。如果发现血界在扩大,要向医生报告。石膏绷带固定骆驼技术是治疗骨折的方法之一。因其可塑性好,对人体各种形态的适应性较好,固定效果可靠,所以应用广泛。使用时,根据需要固定肢体的长度,将石膏绷带制成条状,用温水浸泡,取出,挤压平整,贴在肢体上,使其符合肢体的内外形状,然后用纱布将石膏绷带条缠绕在肢体上,保持不动,5-15分钟后,石膏凝固变硬。它被称为石膏模型或石膏夹板。如果石膏绷带直接用温水浸泡,取出挤干,直接缠绕在肢体上,直到石膏凝固变硬。这种方法被称为石膏固定。
小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
四肢骨折患者,尤其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患者,经复位和小夹板固定后,可以不住院,直接回家休养。但是,对于用小夹板固定的患者,观察和护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家属不知道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使用夹板后需要注意什么,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后果。因此,正确的家庭护理指导对于小夹板固定的患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