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协议是你不去。

有朋友告诉我,健身房其实就是一个赌博协议,赌的是你不去。

一个健身房往往不按容量率卖年卡。如果能容纳500人,就卖2000张年卡。一方面,顾客不会同时都来。另一方面,就是赌近1000人可能撑不了多久,最后也不会来。健身房年卡到期,很多人都没去过多少次。这些没去过多少次的年卡,都是健身房赌博的结果。

赌博,赌的是概率。

我反思,生活中除了健身房,其实赌博模式在我身边比比皆是。

比如用e-mail的时候,A e-mail告诉你免费送你32G容量,B e-mail告诉你免费送你100G,然后你选择B e-mail,C看到所有容量都是免费的。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划算,而且都是免费的,使用起来不会有心理门槛,C邮箱最好。但实际上平均一个人用的邮箱容量可能是1g(举例),其他都是冗余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发送无限量的用户容量,反正是不需要的。即使偶尔有用,超过1g,人均也低于1g。

除了邮箱,可以买100M宽带。其实你根本不需要100M。买个服务器能得到多少容量,上传照片能得到多少G存储空间,美容院的治疗卡,相册的容量等等。,都是你用不上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掉入赌博的陷阱?

我们往往会选择“全免费邮箱”而不是“32G免费邮箱”,尽管我们只能使用1G的容量。

1,请移除心理门槛

普通消费者对32G,100G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自己平时用了多少,更不知道一封邮件,一张照片占用多少容量。而全部免费就是不管用多少,随便用。这种免费是为了清除消费者的使用顾虑和心理门槛。

2.心理惰性

比如去健身房60次,第二张卡1500元,年卡2000元。很多人会选择买年卡,但实际上,算第二张卡60次,相当于一周去1-2次,但实际上很多人做不到平均一周1-2次的频率。

我之所以买比较贵的用不上的东西,是因为我心理比较懒。我不想数我来了多少次,但我喜欢享受无限次来健身房的权利。

我喜欢有选择的感觉,而不是需要多少。

3.贪婪

多一点总是好的,但是花的不多却收获了很多感受。

消费者,如何避免赌博陷阱?

其实越理性的人,越明白自己的需求,越容易选择自己需要的,而不是自己觉得想要的。

想想自己需要什么,比如健身,算算一周去一次也就50次。可以先买第二张卡,用完了再买。

事实上,我们往往比自己想象的更执着。。。

有多少人决定学英语,买了一本单词书,从来不翻;决定健身,买了好看的健身服,然后去了一次,再也没去过;答应自己每天坚持看书不超过三天,因为各种东西都荒废了;决定每天12前睡觉,不到一周继续熬夜。

事情刚开始的坚持并不代表什么。在制定计划前坚持一个月,往往比在一个热点时刻制定长期计划的转化率要高。

当然,作为消费者,有一个高于一切商业原则的规则,那就是“我买的好。”不需要计算性价比,不需要计算怎么买,不需要理解和思考,开心就好。当然,这也是商家最喜欢的消费者。

作为企业,如何利用好赌博的规则?

衡量需要使用的用户平均数量,初步给出远高于用户需求的赠送数量。试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平均用户数没有明显增加,说明用户需求基本不变。

这时候可以开始全部免费,因为即使全部免费,实际使用量依然可以保持不变,但是全部免费打破了用户的心理顾虑,购买转化率就会上升。

估值调整机制

第一次听说对赌,是朋友的创业公司和投资人签订的对赌协议。比如风险投资500万投资这家公司。如果你一年做到654.38+0万用户,他的500万占654.38+00%的股份,但如果你一年没有做到654.38+0万用户,他的500万占80%的股份。

其实我一直很反感对赌协议,因为对赌协议是一种把投资人和创业者放在对立面的短期合作方式。虽然有投资人会说我希望给他施加压力,但我也希望他能满足对赌条件,只要这个项目发展,我更愿意拿一小部分股份。

但这是一种胁迫人做事的方式,不是“我要”,会让创业者慢慢失去初心,不是因为热爱某样东西,创造价值,而是为了避免股份被稀释而不得不往前走。相比国外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的投资模式,对赌的短期效应更明显,更不合理。

除了风险投资上的赌博,其实生活才是赌博最多的地方。

之前有个朋友去韩国,跟我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商业模式。我来和你分享一下:

韩国有些店不是像我们一样靠交月租租的,而是靠做爱租20年。

一次性交20年租金可以打6折,20年后租金返还给你,相当于让你白租了20年的商铺。

对于租店面的业主来说,他会把这个店面当成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

房东拿这20年的租金进行投资理财,只需要保证年回报率大于20年的租金就可以了。比如投资一个项目的钱,每年有20%的回报率,几年后很快就赚到了利息,远远高于租金本身。

当时听到这个例子,我就在想,如果黄钻和绿钻推出一次性购买黄钻20年,20年后可以全部返还,或者99%可以返还(避免一些法律问题),是不是会大大提高销量?比如只有10%的人买,却有20%的人买?

这笔费用会拿到战略部进行投资。按照目前看得见的投资回报,肯定会远大于增值部分带来的收益,而且不会占用现有资金。也可以放一部分做一些保护性对冲投资,分散风险。一般来说,20年的收益会高于用户购买增值服务带来的利润。

大家都把这种说法叫做金融。当然,不同的国家应该会遇到不同的法律问题,所以这里不考虑这个因素。

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赌博,赌投资理财的回报大于卖产品20年获得的收益。

所有的赌注都是按概率计算的。

最后

赌博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种商业策略。对于商家来说,计算各种情况的概率,然后选择概率大的模式。当样本达到一定数量时,获胜概率趋于常数;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么在购买时明确自己的需求,做到“按需”买东西,要么不要想太多,买的开心才是王道。

附:投资中的赌博

如上所述,投资条款是现实中最常见的对赌协议,那么什么是对赌协议呢?

1.赌博条款是什么样的

根据以上要素,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写出一个对赌条款的框架,比如“投资者以增资方式进入,原股东承诺目标公司在某年年底前上市。若对赌目标未达成,原股东将回购投资人股权。”

补充这个框架,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对赌条款,比如:

(1)目标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投资方出资1亿元认购增资,其中2000万元进入目标公司注册资本,其余8000万元作为目标公司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投资方持有目标公司20%的股权。

(2)若目标公司未能在2016 12 31之前成功实现合格上市,或在2016 12 31之前一直无法上市,投资者有权要求原股东以现金方式回购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

(3)股份回购价格的计算公式为p = i×(1+ r× n)-div,即股份回购价格=各增资方取得股权时投入的投资总额×(1+回购溢价率×各投资方支付投资款之日至回购条款履行之日的实际天数÷360)-各增资方从

2.为什么要有赌博?

总之,赌博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如果对赌目标达成,投资人可以赚钱退出,如果对赌目标没有达成,投资人可以获得赔偿。从字面上看,赌博基本上可以保证投资者只赚不亏,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投资者通常赌赢。

赌博本来就是一种估值调整机制。比如上面的例子,目标公司估值5亿元。既然是估值,万一算错了,就要根据投资后目标公司的实际价值重新定义投资方和融资方的权益。

投资人倾向于赌博,因为投资的时候怕被误导,怕被骗,怕不得不加一个咒语刺激目标公司快速赚钱,怕留有退路。几乎100%的VC/PE机构都用过对赌。具体来说,大约有一半的VC/PE投资项目存在对赌,甚至有部分投资人指望通过对赌来化解风险。国内人民币基金比美元基金更浮躁,想赚快钱,所以对赌需求也更高。天使投资人因为要对赌条款,意义不是特别大,所以天使转对赌相对少。

目标公司的原股东和目标公司一开始一般都是不肯赌的,而是为了上市的梦想等等。,很多人“管不了这些细节”。比如我听到一个单纯的小股东说“上市相关文件(指含有对赌的投融资文件)不让我参与,要不要带我去玩……”

3.对于原始股东和目标公司来说,赌赢了真的是赢了。

对于原股东和目标公司来说,对赌目标已经达到,就算真的赢了,也终于可以擦擦汗,喘口气了。无论对赌目标是净利润还是上市,完成都说明公司状况良好,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有美好的未来可以期待。

万一对赌目标达不到,必然与投资人翻脸。现实中,约60%的对赌,目标企业未能实现对赌目标。当然,90%以上达不到赌博目的的案件都是协商解决,只有极少数打起来,打到法院仲裁庭。

4.对于投资者来说,赌赢其实大多是输。

若对赌目标未达成,原股东和/或目标公司将对投资者进行补偿。从表面上看,投资者似乎赢了,但事实上,投资者被击垮了,因为:

1.基金几十倍上百倍的预期收益毁于一旦,经理的预期进位也毁于一旦。

2.这种赌博获得的补偿也叫钱?!

没有退出的希望。让原股东回购?公司就是这样,原股东没钱回购。让别人做接收者?你要问其他投资人,谁瞎了眼?

比如投资人虽然赌太子奶赢了,但实际上完全输了。5438+065438+2006年10月,连赢投资、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家投行与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在三家机构注资后的前三年内,如果太子奶业绩增长超过50%,可以减持注资方的股权;如果未能实现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失去控股权。2008年,太子奶资金链断裂,三家投行按照“对赌协议”成为接盘者,欲哭无泪。

5.如何双赢?

在赌桌上想要双赢岂不是痴人说梦?其实不是的。投融资双方的核心关注点不是赌博。虽然双方在很多方面的利益不同,但都期望投资增值。只要投入增加,双方还是可以双赢的。

但看看现在的对赌条款,都是为未来准备的,只覆盖投资期和退出期,对经营期的升值没有影响。有人说约定盈利目标或者上市目标不能促进管理团队努力工作?也许他们可以,也许他们可以通过做假账来获利,甚至在他们预计赌博失败时让他们跑路。

除了盈利和上市,其实还有很多对赌的对象;除了回购、现金补偿、股权比例调整,其实还有很多博弈机制。对于管理期间投资的保值增值,可以设置多元化的博弈机制。比如,如果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聘请新的CEO,投资方有权增加相应的董事会席位,如果目标公司获得重要专利,则增加管理层期权,然后将超额利润作为对管理层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