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独角兽如何磨尖这个“角”?
山东一直被一个“独角兽问题”所包围。在历年机构公布的独角兽榜单中,作为全国经济总量前三的省份,山东企业为何总是集体缺席?
近日,长城企业战略研究院发布2018年度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捷华生物、古德、聚好看、卫东云教育四家山东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地图”。5月29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18年度山东省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名单。gooday和华西生物两家企业入选,另有17家准独角兽整装待发。
从默默无闻到榜上有名,山东独角兽企业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山东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坚决放弃“粗、黑、重”,全面拥抱“创新”和“资本”。山东人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山东为什么重视“独角兽”
2013年,美国投资人Aileen Lee在定义“独角兽”时,提出了两个标准:一是成立时间短(通常不超过10年),二是估值达到10亿美元(有私募股权投资),一直沿用至今。从这两个简单的标准可以推断出,“创新”和“资本”这两个基因是独角兽企业最显著的特征。
创新和资本恰恰是山东的短板和弱项。山东省委书记刘佳怡在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会上,用“标兵渐行渐远,追赶者越来越近”来比喻广东、江苏、浙江,尖锐地指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导致山东错失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刘佳怡书记给出的几组数据值得玩味:201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8%,分别比江苏、浙江低7.7和6.3个百分点,比河南低1.1个百分点;全社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比2.30%,分别比广东、江苏、浙江低0.22、0.32和0.09个百分点。广东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2.4万件,占全省1.399,仅为广东的5.8%。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整。2008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省份进行了结构调整。山东2017年单位GDP的财政贡献率仅为8.39%,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低1.12、2.82和4.20个百分点。2018年,山东省税收4898亿元,浙江阿里集团及其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集团缴纳的税收达到516亿元,这就是互联网创新的力量。
另一组数据:山东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仅占全国的2.8%,相当于浙江的1/4,江苏的2/3;管理资金规模只占全国的1.4%,相当于浙江的1/5,江苏的1/3。国内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仅相当于江苏的1/2和广东的1/3。
金融行业涉及方方面面,一般以银行存贷款为主要指标。山东高层只拿资本市场和发达省份比,背后指指点点的都是科技型企业。因为只有高科技初创企业才能获得私募基金的青睐;只有技术水平高、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的成熟企业才能登上资本市场。
山东高层已经意识到,以独角兽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代表着山东未来的发展方向。
“独角兽”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指路明灯。
现在山东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独角兽企业。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负起责任,狠抓落实”工作动员会上,刘佳怡书记专门说,各市县要把现有企业和技术“排队”,要对“瞪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平台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对策,用好钢材,集中资源培育。省长龚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9年,山东省将培育100家“瞪羚企业”,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
各级主管部门也在“战斗”。2月19日,省“两会”后第一天,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瞪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2月26日至3月3日,工信部组织瞪羚企业调研组,走访了4个城市的10多家瞪羚企业。
山东省提出了培育中小企业三部曲,即“瞪羚企业→准独角兽→独角兽”产业链。对认定的国家独角兽企业,省财政一次性奖励300万元,政策和财政也予以支持。在市级层面,济南、淄博、潍坊、泰安、威海等几乎所有城市都出台了扶持瞪羚(独角兽)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部分财政状况较好的城市还可拿出30-50万元作为奖励。
2065438+2008年9月,杰华生物被认定为山东首家“独角兽”企业,估值近30亿美元。董事长刘龙斌回国创业,很多地方伸出了“橄榄枝”。据说为了拿下这个订单,青岛市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北京与刘龙斌谈判,论证谈判进行了18轮。刘龙斌评价崂山区政府:有求必应,从不拖延,从不推诿。
关键是全国各地都在竞争。大部分独角兽公司会选择山东吗?很难说。对于估值超过6543.8+0亿元的企业来说,几百万的奖励可谓杯水车薪。很多人说商业环境很重要,的确,但它是一个生态系统,重点是拼“看得见摸得着”。
青岛抓住了关键:风险投资。青岛南下深圳,我学到的最大经验是,全国排名前20的创投机构有一半以上在深圳,创投吸引人才和技术到深圳。最近,青岛还举办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全球(青岛)风险投资大会。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提出了建设世界风险投资中心的目标。
“深圳能做的,青岛一定要做”,体现了山东省对独角兽企业的渴求。曾经对民营经济不屑一顾的山东正在完成转型。
山东独角兽如何磨尖这个“角”?
经过两年的努力,山东对“独角兽企业”的渴望得到了回报。从2018开始,山东企业逐渐出现在“独角兽企业”名单中。山东省工信厅首次发布官方认证独角兽名单,表明政府对独角兽企业有足够的信心。除了惊喜,还是要仔细分析比较培养独角兽对山东来说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对比独角兽企业榜单,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北京遥遥领先,有82家,相当于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上海(38家)、广东(24家)、浙江(20家)的总和。
这个数据和各省市的GDP数据并不一致。究其原因,大部分独角兽公司诞生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创始人大多来自阿里、腾讯和百度,BAT本身也孵化了大量独角兽。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中心。望京周边有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可以提供数字经济最需要的人才、政策、资金、信息等要素,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相对于其他行业,分布在电商、人工智能等细分行业的独角兽,能够从产业基础中成长出来,需要互联网平台思维。山东缺乏独角兽是一个主要原因,除了对民营经济的忽视。
那么问题来了,山东应该放弃工业基础,去追求互联网经济吗?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待。
互联网经济不仅存在于服务业,也存在于工业领域。Gooday,最初来自海尔的家电物流,通过改造物联网场景的生态物流,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就是启示!就是这个型号!山东拥有全国最多的隐形冠军,有实力也有机会在一些领域与互联网经济对接,比如工业。
另一方面,山东在第一轮独角兽竞争中已经落后,引进独角兽没有优势,尤其是除青岛、济南以外的城市。现在看全球经济,虽然互联网经济红利依然存在,但是回归工业和第二产业的呼声越来越高。未来,以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硬科技将会大行其道,更能经得起资本的考验。
标签
无论如何,拥有一只独角兽总是一件好事。山东能以长跑思维对待区域竞争,提高山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始终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