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管理新规定
在调整项目资金支出范围方面,建立项目间接费用补偿机制,将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采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总量控制。间接费不得超过扣除设备购置费后项目资金中直接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如下: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超过500万元至654.38+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654.38+03%;超过1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10%。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不得超过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直接费用的5%。
在强化预算编制和评估要求方面,项目申请人要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项目直接费不得简单按比例安排。在评价项目预算时,不允许简单地按比例减少项目的直接费用预算。建立健全项目预算评估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根据通知,在财政部正式批复部门预算前,可以从“二级”预算1中的1/4支付项目预算。项目结余资金由科技部或有关主管部门按原渠道收回,由科技部或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转移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公开非保密课题的预算安排,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项目绩效公示制度;积极推进科研经费违规使用信息公开。
2015-12,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发布了2014年全国科技投入统计公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投入国,但R&D投入的效益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上。根据官方公报中的数据,201301560亿元的中国研发总支出。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孟:我们人员的专职相当于世界第一,是美国的2倍多,俄国的4倍多,说明我们已经进入科技强国的行列。
人力世界第一,财力世界第二,“科技大国”的评价实至名归。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R&D在华投资的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说到这一点,很多人会直接想到报纸上经常报道的买假发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然而,与管理漏洞导致的资金“流失”相比,更影响R&D投资效率的是科研成果转化率的缺失。2013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而发达国家是40%以上。对此,孟表示,要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的科研投入,这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有体现。
孟:近两年,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但只有通过企业,这些才能真正有助于经济发展。简而言之,恰恰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