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壳餐具怎么做
说到竹简,人们都耳熟能详。竹壳也叫竹衣。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很多人都把竹笋,尤其是冬笋归类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吃过竹笋尖上的嫩衣。竹和中国人世世代代有着相同的情结,竹筷子伴随着中国绝大多数人的一日三餐。所以应该说,没有人会怀疑竹笋作为餐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竹笋是野外生长的,没有农药残留。竹笋长成竹子后,笋壳自然脱落。竹笋的外壳是一种高强度的软板。目前竹笋壳基本上是一种废弃物,做一次性快速餐具是极好的选择。
农作物秸秆纤维饭盒和谷壳饭盒的一个特点是,制作这些饭盒的材料在生长期都接触过农药,这样在使用这些饭盒时,会有一部分农药残留被人们吸收,长期使用后,人们会将农药残留集中在体内,用不了多久就会达到发病的程度。欧美人不吃猪、牛等动物内脏,因为这些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农作物秸秆的农药残留在动物内脏中富集。所以,农作物纤维餐具对人体的污染可能是比白色污染更可怕的污染。
纸质饭盒有问题,太薄,汤泡了会软。如果厚一点,用户说价格受不了。同时,纸质餐盒消耗大量木桨,破坏森林资源。
几千年来,地面上每年都会生出竹笋,几个星期后老竹和竹壳就腐烂了。从嫩竹上自然脱落的竹壳是卷曲的高强度软板,一个竹壳由两个精力充沛的男人在纵向上连续拉扯,其横向抗拉强度也高于泡沫塑料饭盒。
据林业部门统计,中国每年至少有6543.8亿多株竹子生长。我保守估计竹笋每年能出三四十亿个快餐盒。自从“白色污染”的概念提出后,国内就有人试用笋壳餐具,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但遗憾的是,这种一次性餐具的优质材料资源并没有得到开发。
笋壳餐具和发泡塑料餐具价格相差不大,容易进入市场。根据小规模实验,一个常用的竹壳饭盒的材料成本约为3.5分钱,按我国目前的半机械化设备计算,其制造成本约为4分钱。如果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制造成本应该会降到3毛钱以内。这样算下来,每个饭盒的成本是七八毛钱。如果是九分出厂,那就有1分多的利润。
如果你经营一个年产上亿件餐具的工厂,那么这些餐具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告载体,可以在餐具上做一些简洁的广告,广告收入会非常可观。
综上所述,竹壳餐具不仅是超级环保的餐具,更是一种媒体传播工具,有眼光有实力的创业者不要忽视其中的巨大商机。
目前竹笋壳餐具的加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据这项技术的专利持有人介绍,他申请的专利公开后,有几个日本人在上海某专利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第二次买断了他的专利申请,但他拒绝了。由于日本市场上真正环保的餐具价格较高,他估计这些日本人可能会使用半机械化设备分散在江浙、福建等地加工。如有读者发现,请在《行业指南》版向中国乡镇企业举报,他将向日本人索赔,并将索赔收入的30%分给举报人。同时,他愿意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笋壳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