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铁路技术研究
西环铁路经过的区域有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沙滩,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无疑会面临海水倒灌、水下灌注等技术难题。
海南西环铁路渚碧江复线桥和陶宝河复线桥斜穿渚碧江和陶宝河,所穿越的河段靠近北部湾入海口,受海水入侵影响形成潮汐现象。两座桥梁在建设过程中,处于氯化物和硫酸盐同时作用下的极其严重的腐蚀环境中。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高铁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了高温高湿海洋腐蚀环境下桥梁结构升级技术措施的研究,创新了多种防腐技术措施,提高了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确保了桥梁在其使用寿命内的安全使用。
为了保证在恶劣的水下腐蚀环境下顺利施工灌注桩水下高标号混凝土,我国高铁施工工程技术人员从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制、施工工艺等方面加强了控制。
抗高温高湿
海南地处热带海洋地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对高铁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为了解决海南高温、高湿、重盐雾环境下T梁人行道的耐久性问题,铁路建设者在博文村复线桥(34公里382米)采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人行道支架和踏板。在此之前,进行了多轮理论研究、材料性能试验、样品试制和样品承载试验,为我国铁路的推广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海南的高温和潮湿的空气对动车的维护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三亚动车运用所技术人员制定了“人、机、料、法、环”检修实施方案,对动车组质量提升、人员培训、环境改善进行了细化和优化。特别是对设备的绝缘性能、防潮功能进行重点整改、重点验收,每一个零件、每一个螺栓都不放过,确保动车组正常运行。
防风、防腐、防盐雾
针对海南高温、高湿、盐雾、台风频繁的特殊地理环境,供电接触网采取了防台风措施。从设计结构上看,采用整体腕臂和刚性悬挂结构,特点是抗台风,适合沿海地区(规定风速25m/s开始下降)。轨道扣件采用专利锌镍渗透技术处理,降低了维护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
防雷和防震
海南全岛经常出现雷暴,尤其是海口,一年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经历雷暴。西环铁路全线加强了防雷技术(海口段防雷最高)。同时,沿线设置了地震预警系统。海口地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均按地震烈度8度设计,这在中国大陆高铁中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