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长城全新混动四驱Hi4,技术路线如何创新?

降价救市是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最近车企价格战真的很离谱。3月10日,长城汽车在保定举办新能源干货发布会。长城汽车发布了一套基于DHT混动系统的evolution产品Hi4,一套更具创新设计理念的智能四驱混动系统。它诞生的意义在于,在同等价位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四驱的选择,甚至在未来逐步取代两驱车型。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不是变相降价牺牲利益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下我们常见的合资和混合动力领域。目前主力是以丰田为首的两种混动形式,丰田是行星齿轮形式,有两个电机;本田更简单,电驱比例更高,但驱动力上限更多取决于电机;福特和通用的混合动力结构没有脱离行星齿轮,早期是专利规避。但按照目前的产品分布,这样的混动结构很难实现高燃效发动机和动力性能的平衡,良好的油耗性能往往需要牺牲大量的动力才能实现。

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双速DHT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双速直驱工况让发动机更多地参与直驱工况,适应更大范围的车速变化,同时让发动机保持在高效的转速区间,保证油耗和动力的提升。此外,这套动力总成设计的核心部件均为长城汽车自研成果,这也使其成为首家突破合资、混动技术壁垒的车企。

但是,面对比亚迪DM-i的强大攻势,长城必须自己想办法突围,靠排挡是赢不了的。毕竟吉利拿出了三档DHT方案。重压之下,这套Hi4系统诞生了:两驱变四驱,油耗几乎不变,终端价格不受影响,成本也没有大幅增加。这是一次勇敢而创新的尝试。

当然,这不是魔术。它源于现有的柠檬DHT系统,将P1+P3的布局改为P2+P4,形成最大总功率340kW的四驱混合动力系统,覆盖A-C车型。包括专用混合动力发动机、DHT变速箱、前桥电机、大功率后轮轴电机和低内阻动力电池,分为1.5L+DHT+P4和1.5T+DHT+P4两种配置。

与现有的柠檬混动系统相比,它将前桥中的P1和P3电机替换为P2电机,并在后轮轴增加了P4电机,形成了强混合所必需的双电机结构。此外,长城集团现有的电机技术已经有所积累,两款电机都能达到不错的功率和效率。至此,两驱变四驱,性能提升,“成本不变”的条件都已具备。这套系统不仅比丰田第四代THS四驱版节省了一台电机,而且性能更高。

至于其他的,我们更熟悉的是长城对它的精细打磨过程。

发动机在进排气效率、内部部件摩擦系数、燃烧系统、热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重新优化。,热效率性能可达41.5%,尤其是1.5T发动机、米勒循环、VGT变截面涡轮等主流节能优化技术,这些都体现在这款发动机上,在合资车企中很难找到对手。

二档DHT采用相对简单的离合器+定轴变速结构实现换挡。这一系统从本田的想法演变而来,确保了轻量化和可靠性性能。与高燃效发动机配合工作,可以使直驱工况的转速范围更宽,在油耗良好的前提下,保证更好的动力性能。从现有动力总成体验的效果来看,无论是自吸还是涡轮发动机匹配,都可以兼顾动力、油耗和NVH的表现。P4电机的加入,让这款变速箱的逻辑在快速起步、弯道动力分配、雨雪路面等日常使用环节有了更广阔的调校思路

在能耗管理方面,新增加的后轮轴电机还可以回收动能,所以回收过程会更高效。即使在极端情况下,当一个车轴打滑时,另一个车轴也能恢复能量而不变脸。当然,车辆的驾驶形式也变得更加灵活。理论上可以根据不同路况选择相应的驱动模式,实现前驱、后驱、四驱的智能切换。对于这种Hi4混合动力系统,它也赋予了车辆更多的驾驶个性。四驱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极端情况下,一轴打滑的情况下,另一轴仍能实现持续的动能回收,真是“云淡风轻”。

说到这里,你可能听起来有点烧脑,但我觉得可以简单理解为:这套混动四驱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种“强混”的死穴,即动力和油耗不可兼得。在堵车条件下,它只能用内燃机当充电宝,就像两个场的混合;在中高速工况下,可以采用两个档位的不同传动比来适应不同的转速范围。发动机直接驱动的同时,还可以储存多余的能量,利用好每一滴燃油。

当然,按照官方的说法,这套四驱系统也解锁了更多的驾驶场景和驾驶乐趣,可以在不同级别的车辆上衍生出不同的个性调校,在前后轴上组合不同功率的电机,实现不同驱动形式带来的车辆个性变化,为现阶段的混动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看,长城汽车确实把握住了长期的趋势,坚持了长期的企业信条,这套系统最快下个月就要上公交车了。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HD,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