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大学怎么样?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6月5438+00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它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和礼仪之邦。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多,树木多,环境优雅,是读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院秉承“敬德、能德、励志”的校训,确立了“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精品建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努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2003年,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的高职院校代表参加并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骨干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被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省劳动厅等部门授予省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被省文明委授予省文明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省职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学院党委先后被中共山东省委、中共济宁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781.26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93人,专任教师627人,教授15人,副教授251人,博士5人,硕士207人,双师型教师129人。此外,10名博士、教授和84名企业高管为兼职教授,95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1433,成人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在校生3000余人。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拥有数控加工中心、金属加工中心、汽车维修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自动检测与转换、机床电气控制、液压传动、验光、会计模拟、电子商务、计算机、声乐、形体等近百个实验实训室。学院拥有高标准的数字化校园网络,拥有两套卫星地面接收装置、闭路电视广播系统和外语广播电台。学院图书馆藏书665,438+03,000册,期刊杂志千余种。电子阅览室配有先进的计算机检索系统、视听设备和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文化传播系、公共企业管理系、外语系、艺术设计系、德育与基础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和三个研究所,并开设了制造、土木工程、电子信息、财经、旅游、生物化学、纺织食品、艺术设计等专业。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深度融合、政校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才和企业入校,实现了专业设置的讨论、课程体系的制定、培养过程的管理、师资队伍的建立、实训基地的使用、教育资源的享受、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华威班、沃尔沃班、美的班、伊顿液压班、润华班、申科班、豪雅班、贤达化工班、奔腾油漆班、怡威班、李勋班、红太阳班、如意班、漂亮宝贝班、哈佛摇篮班等十余个冠名班先后入驻学院。与国际知名企业思科合作成立思科网络学院,与济宁盛源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济宁朝阳汽车修理厂,与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校办工厂,与济宁高新区签订深度合作协议,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紧密结合。该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先后建设了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等1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学团队被命名为全国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教学团队被命名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4名教师被评为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承担省级以上项目59项,获得专利27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77项。近年来,我院师生在全国和山东省组织的各类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我院教师在山东省“首届数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二名。在全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中获一等奖、三等奖,学院获“优秀组织奖”。2008年,我院学生在首届全国高职院校生物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在第三届全国石化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师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2009年,我院学生获得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1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10我院学生在“比亚迪杯”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获第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在全国商科院校会计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并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和最佳组织奖。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月花开”大型文化活动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山东省校园文明建设二等奖”,志愿服务队被授予“山东省暑期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成立了立志社、创业协会、记者团、足球协会、大学生艺术团、辩论赛协会、大学生心理协会等学生组织,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以奖、贷、勤、补等方式帮助学生。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奖学金(6000元/人·年)、高校奖学金(1000元/人·年、600元/人·年、400元/人·年)和企业奖学金、山东先达化工集团、日本豪。奖学金分为国家助学金(4000元/人·年、3000元/人·年和2000元/人·年)和高校助学金(800元/人·年)。该学院还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补助金和补贴。全日制学生可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学院根据岗位不同,给予每位学生每月110-140元的勤工助学津贴;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贫困生资助,学院根据困难程度给予资助。2010年,学院发放各类奖、助学金、补贴674.23万元,受助人员占60%,资助921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491.56万元。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专业人才,受到省内外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许多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