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检测仪简介
1971年9月4日,在艾姆斯反射仪上市后的第二年,该产品获得了美国专利,专利号为U.S.Pstent3605815。第一个真正商业化的血糖仪,Dextrometer,是Ames公司在1979年推出的。对于患者来说,第一代血糖仪的使用非常繁琐。先将血样滴在试纸上,需要用水冲洗一分钟去除红细胞,然后将试纸插入机器读取结果。
尿糖和静脉血糖年龄
大约从1840年开始,发明了尿糖和静脉血糖测试,直到汤姆·克莱曼斯在1966年发明了血糖仪。在此期间,尿糖和静脉血糖测试一直是糖尿病诊断和疾病监测的主要指标。当时尿糖检查采用班氏溶液烧灼法,麻烦且不准确。目前已逐渐被氧化酶试纸法取代,欠发达地区仍在使用。目前,静脉血糖测量主要用于糖尿病诊断。
今天:血糖仪时代
血糖仪在1966年研制成功,经过40多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第一代:水洗血糖仪,1979推出,将血液滴在试纸上,一分钟后用水冲洗红细胞,然后将试纸插入仪器读取结果,比较繁琐。
第二代:擦血式血糖仪,1980推出。血样与试纸反应后,试纸上的血细胞可被轻轻读取,反应时间短,结果准确。1986介绍了一款带记忆功能的血糖仪。
第三代:比色血糖仪,1987年研发推出,不用擦血,操作简单。
第四代:1986推出电化学血糖仪,之后电化学法取代比色法。电化学血糖仪体积小,方便,反应时间短。
第五代:多部位血糖仪,仅需0.3微升即可采集上臂、前臂、大腿、小腿、手掌等部位的血液。鼓励患者多测血糖,减少并发症,省钱。
为了避免采血的痛苦并使其便于携带,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些特殊类型的血糖检测仪,如:
Cornoscope血糖仪:将传感器置于角膜镜内,患者通过对着镜子观察角膜镜上感光物质的颜色和图表,从而确定血糖水平。绿色正常,红色略有增加,紫色明显增加。深受患者青睐。
泪液糖分测试仪:泪液中的糖分含量与血浆中的糖分含量非常接近。当人体血糖发生变化时,泪液糖也会随之变化。这种检测方法成本低,无痛苦。
手表血糖仪:可以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当血糖低于85 mg/dl时会报警,因此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患者夜间低血糖。虽然有32%的患者在睡眠中被警报声吵醒,但患者还是乐于使用。美国于2002年批准其用于糖尿病儿童。
Arm植入式血糖仪:由皮下植入的传感器和外置的测量仪器组成。传感器直径6 mm,厚度和普通纸一样,不需要电源。当患者在测量仪器前挥动植入了传感器的手臂时,测量仪器就可以通过脉冲的方式读取患者的血糖值,工作原理类似于商店出售的衣服上安装的磁感应防盗报警器。
明天:集成血糖仪时代
它是一种全自动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输注系统,由胰岛素泵和血糖仪组成。通过戴在手腕上的火柴盒大小的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可以通过无线电模块自动传输到胰岛素泵,然后胰岛素泵根据指令注射胰岛素。仪器会持续测量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胰岛素泵会自动输注适量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完全模拟正常人胰岛血糖调节功能。该仪器集微泵、微通道、硅针和控制系统于一体,体积小,无痛苦。这样就不用每天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带来很大的方便。血糖检测仪-电化学法和光反射法
电化学法是利用检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信号来反映血糖值的原理。酶和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通过电流计数设备读取电子数,然后转换成葡萄糖浓度读数。
光反射法是通过检测试纸在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来反映血糖值。通过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中间体(有色物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上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为葡萄糖浓度。
光反射技术的优势在于成熟稳定,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目测试纸背面的颜色变化来帮助判断血糖的高低。但这种方法在强光环境下操作(如夏季室外)会产生误差;另外,高血脂、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用这种家用血糖仪检测时,误差也会增大。
电化学定律不会被以上两个因素干扰,但使用中的微波炉、手机会影响仪器的准确度;因此,使用这类仪器监测血糖时,应避免电磁辐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来选择。
在任何方法中,试纸都有一定的检测范围。超过此范围,血糖浓度与电位或色深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在一定浓度以上,电化学仪器饱和,对血糖值的变化不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