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祥的学术研究
2.提出并研制成功“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方法”,并获得发明专利。主持国家科委下达的95年国家重点研究计划(95-5A-03)“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技术与性能试验研究”,成果应用于重庆至常州高速公路红草坊大桥等7座桥梁。2000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编写《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
3.作为交通部科技项目“混凝土桥梁工程控制、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评估方法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对桥梁远程健康监测及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并成功应用于红草坊大桥三年长期健康监测,获得2005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4.提出并主持完成“横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研究”,指导建设了渝黔高速公路第一座横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童家院子立交桥,2003年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三等奖(排名第一);
5.作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AB105C)桥梁安全评估子项目“大型桥梁安全远程实时监测成套技术开发与示范研究”的负责人,主持完成了相关研究工作,获得2006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6.主持完成前期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03CCA01500)“大跨度拱桥地震响应特性及阻尼控制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8168)“大跨度混凝土拱桥地震响应半主动智能控制原理研究”,提出“混凝土拱桥阻尼控制用支座智能塑性铰”等3项发明专利,为首创。
7.主持完成了重庆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桥梁结构损伤机理及神经网络探索”,提出并成功研制了“一种用于结构损伤监测的网络传感系统”。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成功应用于渝黔高速公路太平庄大桥等5座桥梁的长期健康监测,获得2008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指导本科生完成“交大康桥公司创业计划”,获得2006年中国大学生“挑战杯”金奖(重庆赛区唯一)。
8.主持西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钢-混凝土组合拱桥竖向转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06 318 814 48),提出并主持研制成功“立柱竖向转体形成八字拱桥的施工方法”,进而提出并主持研制成功“钢箱-混凝土组合拱桥”,已成功应用于重庆万盛藻都大桥。
9.作为重庆市重点研究计划“大中型桥梁加固修复处理系列新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的主要研究人员,提出并研究了横向预应力碳纤维混凝土桥梁结构,获得2008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10作为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山区道路悬臂结构施工技术研究”(2007 318 00017)的技术负责人,提出并主持了“适用于陡峭山区的整体悬臂结构复合式道路”和“快速拼装悬臂结构的山区临时道路”的建设与改造研究。1、周、志祥;李、方;Imbsen,Roy A,《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潜在后张方法介绍》,桥梁工程杂志,13(6):611-622,2008年11月-12月(SCI检索)。
2、志祥、周;方、李;Awang,Qujue,用于陡坡山区道路加宽的横向悬臂式空间框架,国际结构工程(iabse杂志),v18,n 3,2008年8月,p 254-258 (EI搜索EI 08341147327)。
3、周、张志祥、等。,混凝土桥梁裂缝监测智能膜,结构健康在线监测第一篇,发布于2065438年6月6日14,2010:1177/1475921710373288
4.垂直拉伸混凝土梁的方法和分析,结构工程国际,(IABSE杂志),2004年2月(EI搜索)。
5、周志祥,韩凤青,一种基于trining数据的迭代修正核,应用1数学与力学,1数学与力学,121-128第30卷第1期,2009年1月(SCI检索)。
6、周志祥,,Roy Imbsen,弦式拱桥的垂直安装方法,国际结构工程杂志,第19卷,第2期,2009年5月,第142-148页(EI搜索)
7.周志祥,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6月5438+10月。
8.周志祥等12人,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0。
9.周志祥主编,高级钢筋混凝土结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
10,周志祥主持,桥梁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6月5438+10月。
11,周志祥、梁凡编著,钢箱-混凝土组合拱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1。
12,周志祥,张等。,桥梁加固改造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6月201,11.29 "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 95 65438
2.2003.10.15“立柱垂直旋转形成八字拱桥的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 00130630.8)。
3.2005.1.19“一种简易智能提升装置”发明专利证书:ZL 01.1.011.3。
4.2009.10.28“一种竖向钢-混凝土组合拱桥”发明专利证书:ZL200710048919.8。
5.2010.6.9“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后期挠度控制体外横向预应力装置”发明专利证书:ZL 200810069210.0;+00.0;
6.2011.3.16“结构裂缝仿生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069808。X
7.2010.10.20“混凝土箱梁桥拓宽加固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233107.5。
8.2010.08.11“拱合拢导向纠偏装置”发明专利证书:ZL 200810233110.7。
9.2010.6.16“钢箱-混凝土组合箱板拱的结构与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237226.8。
10,2010.12.01“预应力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梁的横向张拉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 200910103192.8。
11,2010.12.01“预应力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柱的横向张拉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 200910103191.3
12、2011.02.02“索轮移动式结构健康视频监测系统”发明专利证书:ZL200810070126.0。
13、2011.02.16“快速组装悬臂结构的山区临时道路”发明专利证书:ZL200910104546.0,
14、2010.12.22“适用于陡峭山区的整体悬臂结构复合道路施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ZL 2008 1 0069211.5 10。
2.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预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可行性研究》(排名第一);
3.2004年,重庆市获得技术发明三等奖“横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研究”(排名第一)。
4.2005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混凝土桥梁工程控制、抗震能力和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排名第七)。
5.2006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为“桥梁安全远程智能集群监控系统”(排名第七)。
6.2007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大跨度拱桥地震响应特性及阻尼控制研究”(排名第一)。
7.2008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桥梁结构损伤机理与神经网络”(排名第一)
8.2008年,重庆市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大中型桥梁加固、维修、处理系列新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排名第三)。
9.2009年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悬臂结构在山区道路拓宽中的应用研究”(排名第二)。
10,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路在用桥梁检测评估维修加固成套技术”(排名第九)
11,20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区拱桥施工养护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