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芯片将“再见”,国产芯片难产背后的瓦森纳协议。

这两天,华为的“南泥湾计划”和“塔山计划”成为焦点新闻,都与搭载上一代麒麟芯片的华为Mate40有关,台积电自9月15起不再为华为生产7nm高端芯片。虽然华为表示,即使台积电不再代工麒麟芯片,也会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并与高通达成专利交换,但这很难打消我们的担忧。华为手机将何去何从?

先说后两个计划,基本都是围绕建立自己的芯片生产体系,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生产先进芯片。乍一看,感觉希望又来了,我们的民族产业和科技品牌会继续大有作为,但了解这个行业的人一定知道,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瓦森纳协议。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为了阻止苏联发展高端武器,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日、法、澳等17个国家于6月1949+065438+10月在巴黎成立了一个名为巴黎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的组织,目的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随着冷战的结束,巴统组织于1994年解散。

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瓦塞纳尔安排,决定从11年6月起实施新的管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

“Waxie”包含两个管制清单:一个是两用货物和技术清单,涵盖九大类,包括先进材料、材料加工、计算机、电子器件、传感器和激光、导航和航空电子、电信和信息安全、船舶和海上设备、推进系统;另一个是军品清单,涵盖武器、弹药、装备、作战平台22大类,囊括了你能想到的所有高新技术。

瓦森纳协议的主要国家都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限制名单中。

虽然“瓦协”允许成员国在自愿的基础上控制自己的技术出口,但实际上美国总是将全球安全战略考虑在内,这使得成员国在重要的技术出口决策上深受美国影响,阻碍了高新技术对华出口。

先说华为的自主芯片,甚至其他有潜力的企业。整个半导体领域受限于瓦森纳协议,我们无法从芯片设计和生产中获得国外最新的技术。世界上最好的晶圆代工厂是台积电。台积电的生产工艺来自荷兰阿斯麦公司(阿斯麦)的mask aligner,7nm量产,5nm正在研发中。中国SMIC其实用的是阿斯麦的光刻机,现在只能出28 nm ~+04 nm。由于“瓦协”,先进水平落后好几代。

2017年,SMIC成功从阿斯麦订购了1台7纳米工艺的EUV光刻机。由于某大国的阻挠,这款光刻机直到今天才运抵SMIC。

既然光刻机这么重要,我们能做出来吗?让我们来看看阿斯麦光刻机的6.5438亿+零件,这些零件来自全球供应商。根据之前阿斯麦公布的供应商来看,排名前654.38+07的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和中国台湾省,其中美国占9家,中国台湾省占4家,日本占3家,德国占1家。mask aligner核心部件涉及的供应商中,镜片和光源均来自欧美(镜片来自德国蔡司,光源来自美国cymer)。

由于瓦塞纳尔协议的限制,SMIC等国内晶圆代工企业无法买到先进的光刻机,自主生产光刻机,所以零件部门基本不可能买到最新的。零部件完全使用国产替代品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积累。我相信,通过时间的推移和技术人员的努力,我们一定能使我们的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

你认为通过华为等科技公司的努力,我们的自主芯片生产能实现弯道超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