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赌上几千亿。雷军哽咽:造车是我事业的最后一战。

“只要我们想,我们就能做到。”-小米CEO &;电动汽车首席执行官雷军

“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来了!”小米公布该车后,网友感慨道。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车”会叫什么名字?它什么时候能来?这款车的价格会是怎样的惊喜?.....在2021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他给出了无限的想象。

雷军把造车的一切都赌上了。

关于造车,雷军讲了和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他在2013两次拜访马斯克,成为特斯拉的老板。“我们好像在做别人能做的事情,而马斯克做的是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雷军曾感叹。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数千亿现金,不造车就要米粉丢人。

雷军透露,2021年1月,董事会建议研究电动汽车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很抵触。因为小米设法把手机业务做到了今天,最后成为了全球第三,而且这场战役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在这样的阻力下,小米从2021 1 65438+5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内进行了85次行业内的拜访和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进行了4次内部管理层讨论和2次正式董事会讨论。最后,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个创业项目。

“接下来,我会把我所有的名气和成绩都放在为小米汽车而战上。”雷军说。

为什么造车要找第二条增长曲线?

如今,高科技公司不制造汽车似乎非常不合时宜。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科技公司已经陆续传出造车传闻。另一方面,百度已经与吉利合作成立了汽车公司杜畿。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合作厂商造车。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蒂预测,苹果最早将于2025年发布苹果汽车,目标是非常高端的车型。

虽然华为一再宣称“华为不做汽车,而是让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更好的汽车”,但可以看出其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入。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名下,以“汽车、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获得357项专利。

此外,同样是手机制造商的OV也表达了对汽车的浓厚兴趣。那么,为什么这个时候大家都对造车感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一遇的大变革,大幅度降低造车门槛,让汽车智能化、软件化成为可能,让这些在软件、计算能力上有天然优势的高科技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车是一条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智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0%;中国市场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比前者高出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

这样的“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上市的新能源电动车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实现大幅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特斯拉市值增长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的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了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宝马;小鹏和理想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了好几倍。百度宣布要造车一个月后,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一个谁都不想错过的风口。

对于小米来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

从小米的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一直到2020年,小米的年收入都实现了持续增长。雷军说,小米能够在10年取得这样的收入,绝对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不断增长的营收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另一个动力来源。

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够在第一条曲线达到顶峰之前找到引领企业两次腾飞的“第二条曲线”,并且第二条曲线必须在第一条曲线达到顶峰之前开始增长,以弥补第二条曲线初始阶段的资源消耗,那么就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愿景。

据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其估值有限,在智能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必然的。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新能源智能汽车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出路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了“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之后小米将实现“手机+AIoT+汽车”的万物互联。小米会在原有基础上画更大的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从跟风还是声量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决定造车也是“不得不”。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到产业链的核心,小米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准备出发。

在之前的采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极端保守下的极端激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前进的速度极快,在风险不可控的情况下,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已经确定的智能电动车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在汽车赛道投入了1000亿元。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已达6543.8+008亿。根据公告,小米初期投资654.38+00亿元,预计未来654.38+00年投资654.38+00亿美元。

蔚来汽车CEO李斌曾经说过,没有200亿你不要造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远远不够。从蔚来、小鹏、理想的声明来看,其累计融资金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没有亏过钱。财报显示,蔚来2020年净亏损53.04亿元,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超过300亿元。

可见,造一辆车是要准备足够的弹药的。这对于小米来说问题不大。雷军甚至用霸气的声音说:我们买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积累相关技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汽车相关专利834项,其中96%以上为发明专利,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测距、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的专利价值分析,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汽车专利价值超过654.38+0864万美元,小米汽车专利价值超过654.38+00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和叫车服务方面,但在自动驾驶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相比车企,小米在智能电动车上的专利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提升。

“只要我们想,我们就能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的车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超过1000亿,但忽视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绝对的趋势,燃油车必然会成为过去。但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数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5年内,汽车厂商还是会抢一块“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至目前,蔚来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8.8万辆,李超过4万辆,Xpeng汽车超过5万辆,燃油车年交付量1000万辆。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5%左右。长征才刚刚开始。

所以小米如果发布一款车,肯定会影响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整个板块,尤其是Xpeng Motors,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五菱洪光MINI EV。

五菱洪光MINI EV销量突破20万,相当于Xpeng Motors四个全品牌交付量,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能否赢得这个“发烧”的市场,成为智能汽车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正是小米擅长的。毕竟他的使命是给年轻人做东西,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他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厚道价”的智能车。未来小米卖智能汽车会低到卖智能音箱和空调电视。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决心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陷入“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为什么手机厂商选择造车?”》

智能竞争在南方都市报《造车》下半场愈演愈烈!华为、腾讯、百度相继进入该市场。

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在造车上花了多少钱?》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准备2021。员工平均年薪45万元。

晶晶/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都发布了2020年财报。虽然他们在不同的轨道上,但他们不可避免地被比较。腾讯的收入和利润是自然的。相比自身,小米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4.1%。而且海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大喊:“小米已经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了!”

纵观小米的财报,各项业务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超出市场预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1000亿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了2021的血战准备。2021的手机市场,注定是流血的一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净利润6543.8+03亿元,同比增长654.38+0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5438+4.64亿部,同比增长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海外收入654.38+0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在R&D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工资支出总额为人民币9965438元+0.5亿元。

攀升高端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营收达到654.38+0522亿元,同比增长24.6%,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654.38+046.4万部,同比增长654.38+0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出货10万部售价3000元以上或海外售价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此前的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千元,达到1038.0元,第二季度继续上升,第三、四季度突破千元,从而在2020年实现同比增长。

今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奔向高端市场的第一年。

2020年初,小米发布了首款冲击高端市场的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透露,在JD.COM 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了3500-4500元价格区间的销量冠军。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突破1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战略已经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攀升的速度还有提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利润增长难有突破。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654.38+0522亿元,物联网和消费产品收入为6265.438+0000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65.438+0.9%和27.4%,占总收入的89.3%和近90%。

众所周知,早在2018年,小米就做出了“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绝对不会超过5%”的承诺,而在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仍将低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上,小米几乎无法依靠硬件的突破性增长,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并没有大幅提升。

海外收入增加凸显全球优势。

2020年,小米海外市场营收654.38+0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营收的49.8%,接近50%。难怪雷军大喊:“小米已经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了!”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5438+2月31日,小米的产品已销往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据科纳仕公司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中排名前五。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连续三个季度位居欧洲市场前三。欧洲市场也是国产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在华为逐渐退出市场后,OPPO于2019进入欧洲市场,vivo于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手机出货量下降了43%。华为多余的市场份额被小米和OPPO抢走了。

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欧洲市场小米手机出货量增长85%,全年数据增长90%。这个功劳很大一部分是小米接手了华为过去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海外手机销量已经超过70%。

根据第三方(IDC)的数据,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售出3900万部手机;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654.38+4600万台。这意味着小米海外手机销售额为654.38+0.07亿,占比73%。

这样,仅占总销售额30%的国内市场贡献了50%以上的收入,而国外70%以上的销售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国内市场。

持有1000亿现金流准备2021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现金流仅为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的现金流。做好2021的血战准备。

2021中国手机市场注定是流血的一年。OV、小米、iQOO和一加都在高端收费。第一季度结束前,OPPO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X3,据说OPPO投入了巨额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一加还推出了一加9系列,抢滩高端主流市场。透露出一加在这款手机上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前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还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和推广费用增长4.01%,至145亿元。主要是宣传广告支出增长63.2%,主要是进一步加强高端智能手机的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产品好的基础上,赢得势头者才会赢得市场,而每一个势头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本推动。

人均年收入45万左右,腾讯81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都发布了2020年财报。虽然他们在不同的轨道上,但他们不可避免地被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65438+2月31,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员工,其中15363名员工持有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小米总薪酬支出(包括股权薪酬支出)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计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000元,人均月薪为37400元。

腾讯2020年员工85858人,其中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696.38亿元。简单平均下来,员工平均年薪高达81万,平均月薪6.76万。

小米员工年薪只有腾讯员工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