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怎么提炼的

我国味精最初的工业化生产是以谷朊粉或豆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生产味精。这种方法耗能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要耐酸碱的设备。1965之前都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退出了历史舞台。

提取谷氨酸的方法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金属盐法、盐酸水解-等电点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等。提取后,谷氨酸钠被精制到符合国际标准。成品为无色或白色柱状结晶粉末。溶于水,微溶于醇,对光和热稳定。有一股浓浓的肉香味,稀释3000倍仍可品尝。

与盐结合,可以增强其鲜味,最佳的呈味效果是在1g盐中加入0.1-0.15g谷氨酸钠。当与肌苷和鸟苷酸结合使用时,鲜味可以改善4-6倍。将上述物质混合制成强力味精。适用于家庭、餐饮业、食品加工业,一般用量为0.1-0.5%。

扩展数据:

谷氨酸钠对人舌味觉感受器的感觉阈值较低,常温下为0.03%。虽然普通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但它并不是单纯的鲜味,而是有酸、甜、咸、苦、鲜五种口味,鲜味占了很大比例(五种不同口味的比例分别是鲜味71.41%,咸13.50%,酸3.4%,甜9。

同时,谷氨酸钠的鲜味只有在有盐的情况下才能呈现,对酸味和苦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有一定程度的味觉缓冲作用。如果在不加盐的菜肴中加入纯味精,不仅没有鲜味,反而会让人产生一种难闻的气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