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乐器的分类
汉魏之交,西域乐师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的记录可以在隋书的音乐记录中找到。5、6世纪盛行于中原地区。后来传到了中国南方。
南北朝至隋唐五百年间,五弦琵琶开始流行,成为隋唐九曲十曲中西凉、龟兹、天竺、疏勒、安国、高丽的主要乐器。在唐代胡璋、白居易等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关于五弦琴的描写。五弦琵琶的结构与古代的四弦琵琶大致相同,但在宋代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四弦琵琶。
在唐朝,许多种类的乐器从中国传入日本。其中,公元756年传入日本的珍珠母紫檀琵琶藏于日本奈良户田寺正仓院。这种用紫檀木制成的五弦琵琶用珍珠母装饰,其腹部嵌有骆驼骑手抚摸琵琶的图案。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音乐社做了一个五弦琵琶,右边三品,左边两品,并改变了和弦的谐音,增加了一个低音弦。由于战争等原因,这把五弦琵琶已经失传。在琵琶改革方面,有在四弦琵琶上缩小弦距,在五弦琵琶上增加低音弦的探索。为了保持琵琶的传统造型,新加入的低音D(或E)弦系在琴品的头部(弦槽上方的中央)。这种五弦琵琶拓展了低音域,丰富了音色,提高了演奏技巧,为琵琶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开辟了新的前景。
(注:今天,方锦龙先生擅长弹奏五弦琵琶。)
二、四弦琵琶
在日本,它被称为乐琵琶。
三、南音琵琶
南音是泉州最具文化韵味的传统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关、仙关,主要由“指”、“谱”、“曲”组成。
大类作曲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类。
琵琶流传千古,在外观、规格、演奏姿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南音琵琶因演奏民乐《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开始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着古老的横抱姿势,故又有“横抱琵琶”之称。
南音琵琶流行于福建南部和台湾省。是演奏南音的主要乐器之一,在乐队中起主导作用。它常与南音东晓搭配,共同奏出乐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
南帕的结构和琵琶一模一样。琴长93 ~ 104 cm,琵琶头凤尾,琴颈弯曲,* * *发声盒梨形,但腹部较宽。篮板以前是松木镂空的,现在已经用比较硬的木头做了。面板是泡桐做的,当地称之为“弹簧板”。琴颈正面有四个配件,面板中上部横粘10个音,多为象牙、玳瑁或竹制,称为“音”。产品两侧有一个月牙形的音孔,叫做“弹簧孔”面板下的弦比较大。用四串,从低到高分别叫总线、三线、双线、子线。一般调音是(d,g,a,d1)。
南帕的演奏风格简单独特,其韵有敲钟的味道。演奏技巧主要有弹、拨、弹指(快拨)、指、叩指、倒退、半跳、按音、钉指(相当于竖握琵琶的“扣”)、快落指、慢落指。
流行的琵琶品种也很多,按材质、工艺、音质分为高级、中级、流行琵琶。按期数和产品数可分为四期10产品、六期18产品、24期产品、25期产品和28期产品。
第四,响啪
在琵琶的基础上,将只起声反射作用的背板减薄,使其振动,改绑弦为上下移动,增加琴的音量,并可采用大提琴的拨弦法。可以参加乐队演奏,最适合演奏现代题材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穿透力强,极难被其他乐器掩盖。但是知名度不广。
五、月亮。
它兼有秦越和琵琶的优点,可以按琵琶的传统方法进行设置和演奏,也可以用小提琴进行设置和演奏。“月帕”的发音比月琴更有力,音量大,音质纯正,声音清脆、饱满、明亮,最适合京剧用京胡伴奏。
六、高音琵琶
琴身右上部呈月牙形,腹面有音孔和声窗。琴内音柱可调,发音比普通琵琶高一个八度,高低音调均衡,音色优美。
七、电子琵琶
外观上保持了原琵琶的民族风格,只是在琴箱面板上安装了一些电器元件,拾音器放在靠近琴弦的琴弦下。琴弦的振动通过电磁感应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功放和扬声器发出声音。为了避免* * *震动带来的混响,电琵琶增加了面板的厚度,减小了* * *音箱的体积,音质更加纯净。电子琵琶的音色柔和、优美、晶莹剔透,表现力丰富。
八、水晶琵琶
它起源于赵聪,已经申请了专利,震惊了音乐界。它由高级玻璃制成,钢琴面板上安装有电动扬声器。音色清晰明亮,但余音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