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鱼的养殖技术在哪里?
一、养殖场的设计和建设
根据大鲵独特的生态习性,设计养殖池塘时应考虑适合大鲵生长发育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1)大鲵繁殖地有两种,一种是露天繁殖池,一种是人防工程和地下室繁殖池。它的结构是砖、水泥、石头和混凝土。具体的结构要求是:
1。大鲵养殖池的池壁结构要求是:(1)断水使之不透水;(2)安全牢固,能承受池壁周围的压力和池水中的压力,池壁不下沉;(三)有防逃设施;4价格便宜。
大鲵养殖池的池壁一般用方石、砖或混凝土制成,并用水泥密封。池壁要用水泥浆抹平或贴瓷砖。
池壁顶部要伸入他体内10 cm,防止娃娃鱼逃跑。
2.水池结构娃娃鱼池底部一般用20 ~ 30厘米厚的石块夯实,然后用小石渣填充,最后用混凝土铺成。为了便于排水,池底由外围向中心倾斜,倾斜度约为2%,再由中心向一个转角排水沟倾斜,倾斜度约为1% ~ 1.5%。
3.根据进水通道,进水口位于水池与出水口相对的角落处。进水口应高于池壁,最好高出地面水位60厘米,伸入池内20厘米。进水口的材料可以是水泥管或混凝土方、铸铁管或塑料管。无论进水口采用何种材料,都必须安装控制设施和过滤网。控制设施采用直接切断阀,可根据各种娃娃鱼塘的需水量和进水压力确定管径。幼虫池可100-300mm,成虫池可300-500mm。进水滤网的材质应该是不锈钢的,同样的用途也要根据娃娃鱼池的大小来确定。
(二)繁殖场大鲵成体繁殖池的建设是大鲵繁殖的重要环境条件,也是大鲵商业化繁殖阶段的关键时期。在成体阶段,大鲵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同时,潜逃和类似的弱肉强食也达到顶峰。所以成年人需要根据自己这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建五个以上,以便根据个体大小分别繁殖。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人池可建在室内或人防工程内,也可建在室外。公摊面积可达100 ~ 2000平米。池中人工弧度或孔洞面积占成人池面积的2/3,弧度或孔洞大小视成人个体大小而定。室外泳池建筑,除室内成人要求和设施外,必须安装遮阳设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各个地方安装遮光物,要求在顶部和水池周围都要有遮光物。
第二,成人的培养
在中国成人文化方面已经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和技术。主要育种方法有室外育种、基地育种、人防工程育种和我们开发的工厂化控温育种。一般来说,可以分为静水文化和流水文化。
天然大鲵以自然环境中的饵料为营养基础,所以生长缓慢,一般需要5年才能成年。人工养殖大鲵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一般只需要2 ~ 3年就能达到成虫阶段。
大鲵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具经济开发价值。因此,大鲵的养殖技术将是未来中国养殖业竞争的焦点,大鲵也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品种。
(1)养殖方式大鲵的养殖方式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以下是温控育种技术?大鲵立体工厂化养殖方法已获得发明专利权。
(2)成年放养
一、备货前的准备
(1)成人池的维护消毒主要是检查进出水管。检查过滤池、过滤装置和温度控制机是否损坏,并进行维护。检查成人池是否损坏,及时维护。然后将成人池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放养。
(2)成虫消毒主要预防水霉菌和细菌性疾病,消毒方法和药物与幼虫相同。放养时,成鱼池的水温应与幼鱼池的水温相同。
(3)放养前检查成虫的数量和规格,以便根据成虫的大小、中、小分池饲养。这样,同样规格的成虫,摄食量和强度基本相同,生长速度也基本相同,可以避免大小混养造成的相互相残。
2.放养密度大鲵成体的放养密度取决于各地的养殖方式、技术水平和养殖条件。表5-2总结了不同成体饲养方法的放养标准。
第三,饲料和饲料
饲料和投喂是整个大鲵养殖技术的中心环节。饲养管理工作的优劣对成年人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大鲵疾病的发生,水质的稳定,成体的成活率和产量都是密切相关的。
(-)成年人的生态和生理习惯
1.有生活习性的成虫栖息于自然环境的银河隐泉,人工养殖的栖息于人工洞穴。
2.成体饵料为肉食性,饵料分为鲜冻动物(但不适合脂肪过多)和人工配合饲料两大类。
3.水温适宜范围为16 ~ 25℃,最佳范围为18 ~ 23℃。
4.白天耗氧量20.28 ~ 32.89 mg/kg?哈,而且晚上是21.69 ~ 36.24 mg/kg?哈。
5.合适的5。成人的PH值为6.5 ~ 7.5。
6.照明体是背光机芯吗?一种是畏光,要求光强为100 ~ 500勒克斯。
(2)饲料和饲养方法
1.饲料类型大鲵为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饲料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鱼、虾、蛙、贝类、泥鳅、鸡鸭胚胎、羊肉、牛肉、兔肉、蚯蚓等。人工配合饲料可以是鳗鱼配合饲料,我们研制了大鲵人工配合饲料。成年人天然饲料的饲料系数为3.5 ~ 6.3。人工配合饲料饲养的成虫饲料系数为2.8 ~ 3.6。各地可根据当地饲料资源决定饲养品种。
2.饲养为了提高大鲵的养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在饲养前,需要了解成体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以确定合理的饲养量。合理投喂包括大鲵的营养、生长、代谢、生理和生态环境,投喂量、投喂次数、投喂方法和投喂原则。
(1)摄食时间和频率大鲵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消化吸收能力较强,一般每2-3天摄食1次,湿度低于10℃时每5-7天摄食1次。大鲵夜间外出,夜间觅食,所以夏季每天晚上8 ~ 10,冬季晚上6 ~ 8。
(2)影响大鲵摄食的因素很多,如水温、溶解氧、水质、疾病、饲料品种、饲料质量等。大鲵对饲料的需要量可根据池塘成鱼数量和日摄食率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A=W×E
a在哪里?每日喂食量;
w?大鲵体重;
e?喂食率。
水温是影响大鲵摄食的重要因素,因为大鲵是变温动物,其生理代谢随水温而变化。大鲵的摄食和生长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与水温的升高呈正相关。一般在12℃以上食量增长,18 ~ 23℃食量最大,增长最快。水温升至26℃以上,食量减少,28℃以上,进入“夏眠”。在温度适宜、饲料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溶解氧和水质起主要作用。所以,成虫的摄食量要综合因素决定。经过10年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到了一个不同水温下的投饵标准,可以用于成鱼养殖投饵。
(3)投喂方法应根据大鲵的生物生态习性确定合理的投喂方法。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必须坚持四定饲养法,即定时、定位、定性、定量。
①定时是根据大鲵的生物习性和夜间摄食特点,按时投喂大鲵,同时根据季节、水温、水质等情况,适当提前或推迟投喂。一般喂食时间:夏季晚上1O,冬季晚上8点。
(2)定位养成大鲵定位投喂的习惯可以促进大鲵的集中投喂,集群投喂不仅可以提高大鲵的食欲,增加采食量,还可以减少饲料的分散,提高饲料效率。
(3)品质测定如果饲料是人工配合饲料,应保存在低温、干燥、无水分的地方。成年人针对不同的养殖目的,有不同的饲料添加剂。为了提高配合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在配制饲料时要添加油脂,一般需要鱼油和植物油。润滑脂的量随着水温而增加或减少。一般水温18 ~ 23℃时,添加5%的鱼油和5%的玉米油;水温为14 ~ L.7℃时,油脂用量为5% ~ 6%;当温度低于12℃时,不能添加润滑脂。天然饵料要新鲜干净,变质的饵料千万不要投喂。该天然饵料是泥鳅、蛆蚯蚓、鲫鱼、鸡鸭胚胎的理想饵料。
④根据摄食、消化、个体生长、个体大小、水温、水质等不同因素。,给适量的饲料。
四。水产养殖管理
(1)成体池塘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成体生长,密度相对增加,大鲵疾病也随之发生。所以日常管理很重要。成人池的日常管理总结为一勤、二早、三看、四注意。
秦怡:就是经常巡视游泳池。每天巡视池边三次,早上巡视池边看喂食后的情况,中午巡视池边注意水温变化,晚上巡视池边观察成虫喂食情况。
清晨:也就是早备货早吃饭。注意春节后水温升高时是否在吃饭。如果不是在吃饭,就要用暖气让大人尽快吃饭。
第三,看;就是看食量,看有没有抢食或者呕吐,看水质。看食量主要看身体在食物场中是集中还是分散。看是否有抢食或呕吐现象,以便调整喂食量。看水质主要看水质是否新鲜透明,从而采取措施改善水质。
四防:防暑、防病、防逃、防水。
防暑降温是夏季成人泳池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夏季水温较高,成虫容易死亡,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有利于大鲵的生长。室外防暑主要采用遮光物体,使光照强度低。换水在半夜进行,有利于成虫度过夏季。
疾病预防就是预防大鲵疾病。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大鲵的觅食活动。如果发现成年人独自游泳,要检查研究病情,采取隔离预防措施,及时治疗。
防逃是防止成年人逃跑,要定期检查进出水口,加强管理,防止逃跑。
防水是为了防止水质恶化。
除饲养管理外,成鱼池还应进行水质管理、成鱼病防治。
1.水质管理成体池塘要求水质新鲜,浮游动物和敌生物量低,透明度50 ~ 60 cm。成体池塘的水质会直接影响大鲵的饲养和大鲵疾病的发生。水质好,成虫摄食能力强,体质强,少发病。
(1)换水。成人池水自净能力差,需要经常更换池水。一般每天换水2/3。夏季气温高,水质变差时,要把池水放掉,补充淡水。
(2)做好地面水的清洁工作,日常管理中及时清除水面漂浮的残饵、污物和死娃娃鱼。保持池水清洁,防止水质因这类物质腐烂而被污染。
(3)注意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敌生物的变化。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造成成鱼池水质变化和成鱼池内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发现池水中有大量浮游生物,应及时处理并消毒。
2.疾病的防治大鲵疾病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大鲵成体的摄食量、成活率和产量,大鲵疾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大鲵疾病的防治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成人用水最好用自来水或地下井水,减少细菌和污染源。对于使用水库、山泉水、银河河水等天然水源的养殖场,必须对进水进行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成体池塘。
(2)带有病原体的鱼虾不在成鱼池中混养。
(3)新引进的大鲵成鱼在放入池塘养殖前进行消毒。
(4)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将药饵喂入药浴,防止疾病的发生。
(2)成虫分开饲养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成虫的摄食、消化和吸收的差异,个体大小的差异是明显的,而且这种差异会日益加剧。因为大型成虫摄食强度大。食量大,其生长快;而体型小的成虫抓食能力差,食量少,生长较慢。因此,同一成体池塘中的大鲵有大、中、小个体分化。为了避免弱肉强食,大鲵需要在不同的成体池塘中饲养。
1.分开饲养前的准备
(1)娃娃鱼池和工具应在单独饲养前准备好。娃娃鱼池要先消毒后养殖。方法见放养一节。成人喂食工具包括塑料桶和塑料盆。
(2)停止进食5-7天后再单独喂食成虫,以防在垂钓过程中受损。
2.捕鱼:将准备好的成鱼池排水,然后将各种规格不同、准备单独养殖的成鱼捞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盆中,最后放入它们新的成鱼场。
3.成体分离饲养的几个问题
(l)大鲵是避光的,所以要在雨天养殖。下雨天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成年人不易在抓捕中受伤。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应在半夜进行分饲,禁止在阳光直射下抓分饲。
(2)分养大鲵池塘的水温应基本相同。如果两个池塘温差大,容易引起成虫呕吐和疾病。所以要求养殖池的水温要接近,娃娃鱼才不会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