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重骑兵是怎么输给蒙古人的?

来自中国著名的中世纪。

中国历史上重甲骑兵的记载始于魏晋,东汉建安八年203年(1973出土东汉青铜马镫);

(湖南长沙西晋永宁墓(302年)出土三件骑马俑,马鞍左前侧发现三角形马镫)。从那以后,骑兵的角色完全改变了。由于可以骑马作战,重骑兵成为控制战争的决定性武器。

北魏重甲骑兵

由于曹操率先组建了当时最精锐的虎豹骑,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大量身穿马扎盔甲的重骑兵。隋唐、辽、宋、夏、金朝也有专门的金属装甲重骑兵;而且中国的重骑兵规模和数量都是巨大的,史料记载往往显示数万,隋唐时期更多,辽国和西夏鼎盛时期也有三万。北宋虽然好马不多,但还是有数万重骑兵。

金国的“铁塔”以精良的装备和高超的战术与西夏的“铁风筝”齐名;

这两支重甲骑兵对蒙古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只有少数名将,如北宋的岳飞,能在战场上使用重步兵与之抗衡(具体的战术和战法还有很多疑问和争议),所以不要误认为重骑兵是中世纪欧洲的专利,实际上起源于中国;

出土浮雕中的骏马

到了宋代,由于冷锻技术的普及,铠甲的价格越来越贵,重骑兵的配置也越来越全面。例如,在宋代,人们穿的盔甲包括:一个一体铸造的铁盔、一件侧排扣防弹衣、两个护目镜、及膝裙、护臂、护胫等。,最少重15公斤,而马穿的铠甲要达到25公斤以上,再加上武器,所以对人的素质和马的耐力都有要求。

有的重甲骑兵部队,每个士兵配备2匹以上战马,并配有关外的勤务兵;

一旦重骑兵冲锋步兵方阵的侧翼,就像塔克开进了一片菜地,可谓秒破方阵;

宋史?《军事志》第四条记载说:“西夏有夏萍骑兵,人称‘铁鸢’。他们可以走一百里,等一千里,也可以突然来。如果他们感到震惊,他们会飞。每次在平原遇到敌人,都用铁风筝以为是抢着冲。”

《三朝北盟》卷202《王杂字》记载:倚重,号常。将攻城的士卒,铁富图,又称铁塔兵,四面双铁兜,四周长檐,下有毡枕。三个人在一起,由Piso连接。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对西夏和金国进行了无情的军事打击!

西夏于1227年被蒙古消灭。李元昊建立后,著名的“铁獾”重骑兵实力强大。虽然人数只有3000人,但也长期抵抗蒙古军队的入侵。最后西夏王骗了成吉思汗。开城投降后,全家全军覆没!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遵守遗言,集中兵力灭金;铁骑横扫东北,入侵南方,进攻山西,河北,一个个杀城。北方的中原,人口凋零,徐进不得不南迁。

经过100多年的汉化,晋国已经从狩猎民族升级为华夏文明。晋国曾经战胜蒙古,但大势已去,屡败屡战。在最后的夕阳下,最后一支重甲骑兵——钟小君——诞生了!

首先:忠孝军的构成不同;

它是一个包括汉族、羌族、藏族、回族、党项人和东胡人的混合军团。参与者基本都有犯罪记录,而且大多是好斗的汉人,所以也很狡猾,不好管理。金爱宗曾问军队首长:汉族武士和西夏武士谁更厉害?一个老兵马上回答说,汉人真厉害!

所以可以看出,这支部队原本就是徐金国陆军建制中典型的三流部队,人见人恨,狗烦。

其次,忠孝军有灰色收入;

在晋国腐败将军的指挥下,长期从事有偿服务!(既然是三流军队,那就好理解了),开疆拓土的军饷肯定是要照顾的,还有外族暗中抢劫绑架,尤其是喜欢抢劫蒙古和西夏的人,所以他们有当时最好的马匹,最好的盔甲,最好的武器,而这些东西都是徐金国一流军队花不起钱的装备。

金国重骑兵的盔甲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出名是因为他们有了一个新的领袖:和尚陈艳红!

陈和尚,本名易,曾被蒙古军俘虏。后来,他杀出一条血路,逃回了徐进。他对蒙古人了如指掌,有着丰富的抗敌经验。他带着杂牌率领忠孝军。我不知道军队纪律和道德教育有没有提高,但是战斗力是显而易见的:

陈和尚

三战三胜,北方兵为此赢得了制空权。

第一战:郑达五年(1228),拖雷派蒙古将军池老温率军攻打大昌源(今甘肃东南);金军帐下议事前,所有人都沉默不语,但没有人敢上前!这时,陈三藏挺身而出,沐浴更衣,穿上重甲上马,独自率领忠孝——四百重甲骑兵。开城一路突入蒙古轻骑,与三千精锐赤罗温交战。在城里观看战斗的徐金国将军们目瞪口呆,但遭受长期失败的徐金国士兵却深受鼓舞。三军一同出城,奋勇作战,最终击败蒙古军队,取得八千大昌。这可以说是金国在二十多年的“对蒙古自卫反击战”中第一次大获全胜。陈三藏一战成名,立下汗马功劳。金爱宗亲自颁布法令对他进行表彰。(这场战争导致蒙古内部检讨,“拖雷”职位改选,窝阔台当选新蒙古可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七年(1230),蒙古新大汗派千户——石将军率河北蒙汉两军围攻蔚州(今河南蓟县),和尚陈跟随平章政事到何达,副唐使动刺普阿救援。他又一次率领忠孝军作为先锋,打败了蒙古军,解除了魏州。(万虎史天则已经是蒙古元帅级上将)

第三次世界大战第八年(1231),号称蒙古无敌之神,率军攻陕西,直捣潼关。陈和尚忠孝军前去救援,击败蒙古军,追至山谷(今陕西蓝田东南)。(苏卜泰是著名的蒙古军人。他从未在东方与成吉思汗西征的战斗中失败过。按照蒙古军规,生而为死,多亏了拖雷在窝阔台的求情,他才得以死以赎罪。)

三连胜给金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蒙古人再也不敢窥视;

如果不是,金还有个猪队友——宋军!不然中国的命运不会这么悲惨!

禹州三圣

三圣位于禹州城外二十里,过去是钧窑的起源地。看照片,很像抗日英雄张牺牲的!

由于窝阔台的蒙古人屡次进攻徐进未果,他们想穿过宋朝,渡过汉水,进攻徐进的都城汴京。没错,就是现在的开封府,北宋的都城,当年年底的徐进都城!

宋朝人开始被“金宋协定”所逼,杀了一个蒙古使节。晋人感到非常放心!没想到,在一些民粹偏执狂大臣的建议下,宋朝国内想向蒙古借钱的声音越来越大,向金国复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难道连蒙古都要灭金?还是* * *抵抗蒙古?两者之间,宋朝皇帝犹豫了;而窝阔台派出拖雷带着四万轻骑兵,连入南宋三州17城,一路杀掠。襄阳等地守军不仅被追击,一些州府也粮草支援。南宋朝廷接到报告,发现蒙古人大怒,出动孟珙军队进攻,但拖雷早已渡过汉江,兵临郭旭腹地邓州城下,边指汴京。。。。。。

蒙古重甲骑兵

后的《三圣之行》

.....连夜突骑过关,皮划艇过汉江。襄阳有兵望对岸,邓州无人问津。......

蒙古拖雷过渡到南宋。

三圣不期而遇。

当奇怪的军事形势蔓延到晋国时,晋哀帝吓坏了,陈艳红和尚的忠孝部队被紧急从潼关转移到南方,以保护汴京。

当时只有四万轻骑兵在蒙古拖雷渡过宋朝。战斗力方面,从潼关南下的金军骑兵2万,步兵12万。从战略上讲,这部分金军有能力先歼灭邓州地区的拖雷部,然后保护开封,这样徐进就可以保证首都的安全了!

当时的蒙古拖雷局势应该是比较危急的,因为沿途杀了很多汉人,南宋的孟珙军封锁了渡口,所以他没有退路;

想直奔汴京却粮草匮乏,靠劫掠?金国人早就踏实了,再也不可能像宋朝那样供他了!如果你想进攻周俊,你有什么装备吗?所以历史上有人说窝阔台为了保住可汗的位置,派他去送死!

但是现在我们在敌后,拖雷不得不依靠轻骑的优势,机动避开,分散成几支小部队向周俊方向集结!

因此,邓州各界高僧陈艳红、金军到达之前,并没有发现蒙古的主力,所以也想越过周俊,返回都城。

此时,孟进的两军在三圣附近不期而遇!

蒙克·陈艳红的重骑兵遇到了一小队蒙古军队,他们立刻陷入了恐慌。抓到俘虏后,经过审讯,他们得知了蒙古军队主力的大致方位。

发现蒙古主力在周俊城外扎营(他们在等待蒙古河北军携带攻城器械前来支援,轻骑兵无法攻城)。没想到这时候来的是郭旭的重甲骑兵;

于是,金军重骑兵立即日夜机动,不吃不睡,成功地夺取了孟军的必经之路,三圣高地,堵住了蒙古人向北逃跑的道路!

徐金国的军队,在邓州之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士气高昂。现在占据了如此有利的地理位置与和谐,合围之势已成。只需一天就能决定拖雷四万蒙古军队的命运!

古往今来荒凉的景色

时间不允许叹英雄。

据《金史》记载,一会儿就下起了雪,蒙上了白雾,人们互不关心。下雪三天,战地田地多,经常犁四五遍,马陷在泥里。军士被甲骨冻在雪中,枪冻如椽子。有些中士三天没吃东西了。

没想到,当晚就下起了百年一遇的大雪,视野极差,金军根本无法进攻!大雪已经下了三天,重甲骑兵一直处于随时准备冲锋的状态。现在盔甲和皮肉都冻在一起了,大部分骑兵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黄金历史》包含:

北兵与河北军会师,围以焦牛羊肉,让其歇息。当你被黄金耗尽时,你可以走周俊的路,用军队去攻击它。金军接着倒下了,声音像是一座山突然崩塌了,天气倏地变得Ji开了,日光娇然,金军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吴显率三十骑入竹林,杨、范、张三军争路。北方兵多势众,高莹残兵在石林村南打。沃严,泽,英都死了,张辉布却挺着大枪打死了。溥阿去了京城,还没到就追上去,把他俘虏了。七月,他到关山,召见问他愿不愿意投降,重复了几百个字,却说:“我是晋国大臣,但我将死在晋国。”看你杀人。

这个末日三天后,拖雷部队被冻死,但蒙古人从小爬冰睡雪,习惯了极寒的气候,骠骑兵的羊皮盔甲毕竟比真盔甲暖和,而就在这个时候,蒙古人的运气发生了更好的事情。蒙古河北军一万个劣质牌子居然按时拿攻城机械和修理?出现在雪夜;

所以这5万蒙古人在周俊城乡结合部庆祝他们的相遇,举行烧烤,吃肥羊火锅,边喝酒边唱歌。吃饱喝足后,我打算趁雪夜逃走。偏偏徐进城内的军队撤退了。他们又冷又饿,士气极其低落。于是他们也趁着天黑,把小部队留在后面,大部队冒着风从山上下来,筋疲力尽;

两军对峙,偏偏此时开始放晴,蒙古人大惊。出于自卫的本能,拖雷军和河北军同时向两侧发起了进攻,而金军以为自己中了埋伏,官兵们一起大声呼喊,如山崩地裂,大溃退!

都督动普阿,被俘。晋国名将张灰布、卧燕、泽、郢当场壮烈牺牲。

和尚陈艳红和洪雁·何达率领数百名金军残余骑入周俊,但随后城破,只好在街上与蒙古人交战,被俘虏!他宁死不屈,存其义,杀其命。

蒙古占领中原的路线

李东阳:你是谁?金将军。你叫什么名字?陈和尚。好人,懂死。金子生金子,但金鬼会死。胫可断,吻可裂,七尺身满血。晋人怒而泣,元人夸曰愿回我家。呜-呼!穿衣不耻左,义弟之臣也!

《我们镇南军的时代使者梁左之死碑》:中国一百多年只养了一个和尚的耳朵。

中原大地上最后一支重甲骑兵部队就这样灭亡了。历史无法改变,但有时候真的很怪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