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的教育科研

主要专业方向为多相催化及相关理论技术的研究,专业集中于合成气制取液体燃料及其添加剂方面,具体进行CO加氢制醇类产物的工作,产品定位于作为汽油添加剂无铅化的代用品。同时进行CO2的综合利用等一碳化学的研究工作。曾经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碳醇合成催化剂中的协同效应及选择性的调控》执行负责人、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效车载甲醇裂解催化剂的研制》负责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子课题《天然气经合成气制甲醇和含氧化合物》催化剂部分内容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新催化剂和新工艺过程研究》执行负责人。具体负责子课题一《催化剂优化及工业放大技术》及子课题四《低碳混合醇合成过程放大试验及技术经济分析》(个人负责经费总额330万元)。2000年获得中石油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尿素法合成碳酸二甲酯新过程研究》及《千吨级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示范厂》。  主持的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合成混合醇2001年进入单管试验,开发的催化剂性能指标国际领先,引起国内外同行高度关注。目前正在进行百吨级中间试验。所进行的CO2经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完成模试,转入工业应用设计阶段。  2001年5月调入我校。曾任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化工学院副院长,是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工业催化学科的负责人。负责筹建了化学工程研究所,初步建成了多相催化研究室和环氧乙烷下游精细化学品合成研究室,初步形成了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分布合理和很强的研究能力的学术队伍。已经完成实验室基本研究条件的建设工作,具备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的能力。目前主要从事乙烯下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工业窑炉尾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研究。个人承担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企业横向课题及校内科研项目等10余项。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与此同时,担任了工业催化、物理化学、工业分析、复杂物质分离和分析、文献检索以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