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区详细数据收集

老区名。原戚墅堰区位于常州市东部,北纬31° 43′~ 31° 47′,东经120° 00′~ 120° 05′。东、南、北与武进区相连,西与天宁区接壤。东北毗邻沪宁高速。国道312、京杭运河、沪宁铁路穿境而过。

2010年末,戚墅堰区户籍人口7.92万人。截至2014,戚墅堰区设有丁彦、鹿城(江苏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戚墅堰三个街道办事处、七个社区居委会、九个村委会。

2010年,戚墅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48亿元。

2015年4月,国务院同意撤销武进区、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原武进区(不含牛奔镇、路征镇、邹区镇)、戚墅堰区行政区划为新设立的武进区,武进区人民驻湖塘镇阎正中大道28号。

基本介绍中文名:戚墅堰区行政区类别:撤销的市辖区所属:中国常州:丁彦鹿城戚墅堰电话区号:0519邮政编码:213025所在地:常州市城东面积:31.68平方公里人口:7.92万(2010)方言:吴语——太湖片——打桩片——常州方言气候条件:北亚热带季风海洋。著名景点:圩墩遗址公园机场:常州牛奔国际机场火车站:沪宁高铁戚墅堰站车牌代码:苏D行政代码:320405组织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经济、概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通、社会、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建设。清雍正四年(1726),武进、阳湖归阳湖县管辖,辛亥革命后与武进、阳湖合并纳入武进。轨道交通成立于18 (1929)。民国三十六年(1947),武进县设立戚墅堰区,辖戚墅堰、焦山、横林、洛阳、芙蓉等14个镇。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武进县人民驻戚墅堰区朱芳。5月,武进县新戚墅堰区成立,初步辖10乡,6月起辖14乡。1952,单独设立建湖区,戚墅堰区专门负责戚墅堰至大明纺织厂的镇区。1953划归常州市,成立常州市戚墅堰区,下辖5个居委会。1960,改为戚墅堰人民公社,辖戚墅堰、先行、丁彦支部。1961更名为戚墅堰区,辖戚墅堰,提前两个街道。1966更名为卫东区,1980恢复戚墅堰区名称。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65 438+05]75号):1。同意撤销常州市武进区、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牛奔镇、路征镇、邹区镇)、戚墅堰区为区。行政区划截至2014,戚墅堰区开始管辖丁彦、鹿城(江苏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戚墅堰3个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居委会、9个村委会。2015年年并入武进区。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戚墅堰区戚墅堰区位于北纬31° 43′~ 31° 47′,东经120° 00′~ 120° 05′。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东部。西与常州市天宁区接壤,北、东、南与武进区胶西、横山桥、遥观等镇接壤。气候戚墅堰区地处中纬度,临海,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5438±05.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71.5mm;日照充足,年均日照2047.5小时;无霜期长,平均每年227.6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人口2010年末,戚墅堰区户籍人口7.92万人,出生率5.55‰,自然增长率0.55‰。经济概况2010年,戚墅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9.4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亿元,同比下降66.7%;第二产业增加值51.46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654.38+0.799亿元,同比增长654.38+08.7%。2010,戚墅堰区第一产业实现农业总产值635万元,同比下降62.7%;农业增加值31.2万元,同比下降65.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公顷;蔬菜和甜瓜的种植面积为55公顷。戚墅堰区农村用电量654.38+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4.38+0.7%;农用化肥施用量(纯量)134吨,同比下降42.7%。2010年,戚墅堰区工业总产值267.09亿元,同比增长24.2%。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3.86亿元,同比增长23.9%;利税总额2184万元,同比增长18.6%,利润总额1427万元,同比增长19.7%。销售利税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达到8.0%和5.2%。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16.0%。2010年,戚墅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438+4200万元,同比增长17.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74亿元,同比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54.38+0.68亿元,同比增长365.438+0.3%。交通上海西北160公里,南京东南110公里。五条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姜妍铁路和宁杭铁路。戚墅堰区长洲机场夜景——2011年,4E标改扩建工程竣工,20余条航线直飞京广深渝等各大城市。7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G42、长合高速S38、沈畅高速G25、李阳高速G4011、伊稀高速、长黎高速、长泰高速。京杭大运河-内河大动脉。常州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最多可停靠7万吨级船舶,可直飞国内外主要港口。社会科技2010戚墅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7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743亿元,同比增长39.2%,高于全市7.6个百分点。百瑞吉生物医药公司成功吸引外资风险投资41万元。七研所研制的250 km/h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19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5个,专利210项,科技项目32个。开展了6次产学研活动。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名,获得科技创新创业扶持资金3600万元。2010戚墅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人均20元,免费服务项目扩大到9大类22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实施,药品利润率达到26.7%。第七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完善三级代服务体系,打造“全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免费婚检率达到97%,创建了“全国婚姻登记处标准化窗口单位”。社保2010,戚墅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分别增加898、1338、940人,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8%。农村居民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其中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100%,全市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55元,住院补偿率达到57.7%。2010,戚墅堰区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新增廉租房政策家庭117户,经济适用房政策家庭114户,公租房26套,连续两年获得“省住房保障工作优质服务窗口”称号。发放各类救助金1.41.8万元,五保供养对象财政集中供养标准由5400元提高到9600元。城建2010,戚墅堰区拆除违法建筑6800平方米,实现了全市综合考评“三包”目标。完成城际高铁沿线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东方东路城镇化改造,创新河道清水工程,新增绿地60公顷。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和环保“找差”活动,关停搬迁5家污染企业。戚墅堰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工程完工,铺设污水管网8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旅游圩墩遗址位于大运河戚墅堰南侧圩墩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约1.8米。威顿公园内部景观结构为一环、两轴、四区。一环指围绕湖中心,串联主要景点的景观廊道;两条轴线分别是东北至西南的景观主轴线和西北至东南的景观次轴;四大区域分别是历史展示区、生态体验区、城市开放区、文化交流区。再现6000多年前威顿文明的威顿遗址博物馆是整个园区的一大亮点。圩墩遗址博物馆以“常州第一村”为展示主题,对圩墩遗址文化进行有机分类,并根据不同分类设计不同的展示空间。从陆地到水面,再到地下,不同的文化氛围在多维度的景观空间中演绎。通过雕塑组合、结构剖面造景、二维背景结合动态投影图片等方式,再现了围墩人的生活环境、建筑、器具、就餐场景和考古发掘现场。万安桥位于戚墅堰区戚墅堰东街(老街),隔三山港。成立的时候就输了考验。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同治五环重修,名曰戚墅堰桥,又名万安桥,寓意万民幸福。(明)吏部尚书王说:“戚墅堰桥在金陵以东的衣舍运河以北,戚墅堰在江南,因桥而名。夫渡河疏舟,疏港排河,自六朝始,故建桥以利经济,起源地甚远。”明弘治八年(1485),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26年(1937)被日军飞机轰炸,大桥西北方向大半被炸。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地人民集资修复了它。1954大修后恢复。万安大桥有石拱圈和石桥台,单跨5.6米,桥长28.5米,桥宽3.75米,梁底标高5.62米,桥面标高6.34米。桥东西两侧有石阶,东28级,西1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