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元的一生
主要论文
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和成果
(1)发表的论文:
1,,关,弹翼翼型的数学处理及CAD/CAM技术研究,导弹与制导学报,2008年4月28日(2),p224~226。
2.马伟进,王君元,熊世波,重介质旋流器运行中振动检测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选煤技术,2008.2,P1 ~ 3。
3.王君元,刘刚,刀具几何参数光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测试技术学报,2007.12,21 (6),P510 ~ 514。
4.王君元,蒋红艳,杜文华,复合高速电主轴在线动平衡装置的研制(收录于EI),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28 (6),p491 ~ 495。
5.,王,,2A12铝合金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21 (4),P51 ~ 55。
6.姜红艳,王君元,一种新型高速转子在线动平衡头,新技术与新工艺,2007+08,P40 ~ 43。
7.曾志强,王君元,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机械管理与发展,2007,438+00,(5),P78 ~ 79。
8.王君元,回顾党的历史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义,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8+02,21(专辑),P32 ~ 35。
9.、马伟进、熊晓燕、熊世波,基于模态分析的声音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ISTP文集),温天德主编,第六届测试与测量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1),北京,2005.6,p76~79
1,,魏,朱希静,,武秀岭,油膜水滴切削液的磨削性能(收录于ei),机械工程学报,2005+0,46438+0 (1)。
11,陆春月,王君元,机械故障诊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机械管理与发展,2004.12,(6),P85 ~ 86。
12,杜文华,,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矛盾与发展模式,现代教育科学,2004.4,(2),P76 ~ 79。
13,张继龙,,可燃药筒粘接质量声脉冲诊断技术及系统(收录于EI),军事工程学报,2002.11,23 (4),p529~532。
14,王爱玲,王君元,冷长林,面向对象的生产系统及其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2.9,13(17),P1486 ~ 1488。
15,,,张,基于模糊理论的辊弯模具逆向工程及其应用(收录于EI),军事工程学报,2002.8,23 (3),p380~383。
16,王君元,王旭东,段能权,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P28 ~ 30。
17,王君元,梁一伟,螺旋孔型斜轧变形的有限元分析(收录于ei),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12,22 (6),p413 ~ 415。
18,王爱玲,王君元,生产系统逆向工程及其应用,同济大学学报,2001.12,29 (12),P1490 ~ 1494。
19,张继龙,,可燃药筒粘接质量的声脉冲诊断方法(收录于EI),基础科学与工程学报,2001.12,9(4),p389~393。
20.王爱玲,王君元,丁爱玲,滚弯生产系统的逆向设计与应用,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8,22 (4),P308 ~ 312。
21,王君元,关于深化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高等教育学报,1998+02。
22.王君元,加大改革力度,调整课程体系,加强数控技术教育,数控技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6438+0998.438+02。
23.王君元,从机械非周期动态响应中提取瞬态信号的新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4。
24.王君元,液压传动教学经验与探索,高等教育学报,1997.4。
25.张继龙,,多频带线性相移滤波器的数字仿真及其应用,华北理工学院学报,1997.1,18(1),P28 ~ 32。
26.张继龙,,一种利用声学分析和特征提取检测金属-非金属粘接状态的方法(收录于EI),潘大洪主编,1st国际测试与测量会议录/1995,太原,1995.6
(2)主要工程:
1,《数控机床维修技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1版,153000字。
2.《现代数控机床伺服与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第2版,2005年6月5438+10月,1510000字副主编。
3.《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第2版,2005年6月5438+10月,59000字。
(三)科研成果:
1.基于辊弯成型的生产系统逆向工程技术研究。2003.12通过省级鉴定(排名第二),2004.11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重型旋转机械扭振间接测量于2004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排名第五)。
3.可燃药筒粘接质量声脉冲诊断技术及系统,1998.8通过省级鉴定(排名第一),2002年3月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4.21世纪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1.9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
5.先进制造技术与跨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0年3月通过省级鉴定(排名第三)。
6.汽车门框、密封条、雨槽滚轮模具CAD/CAM,重庆益民机械厂,1999.10通过工厂验收(技术负责人)。7.机械跨世纪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999438+00通过部级鉴定(排名第二)。
8.125mm可燃药筒粘接质量自动诊断技术与设备,1996.11通过部级鉴定(骨干成员)。
(四)专利申请:
1.自动对版高速曲面印刷机,国家发明专利,2007.338+02.805。
2.高速主轴在线动平衡装置,国家发明专利,2007.438+0438+0.438+05。
(五)承担科研项目:
1,刀具几何参数检测系统开发,企业横向项目,2007-2008。
2.NTO安全净化及热过滤成套设备设计,企业横向项目,2006-2007。
3.125精密装配机开发,企业横向项目,2006-2007。
4.XX飞机结构技术研究,合作项目,2006-2007。
5、焊接机器人开发与工艺研究,企业横向项目,2006-2007。
6.壁厚差检测工装模具开发,企业横向项目,2006-2007。
7.超硬铝合金圆柱体的可加工性研究,企业横向项目2004-2005。
8.大型机械系统早期故障智能预测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6。
9、某制造系统诊断技术,企业横向项目2003-2004。
10,机床数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企业横向项目,1999-2003。
11.基于学生个性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优化研究与实践,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1997-1998(六)教学经验曾讲授液压传动、伺服系统、测试技术、专业英语、机械故障诊断、现代控制工程基础、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计算机图形学等。先后指导本科生、专科生130人,研究生29人。
(七)荣誉奖项
1,2007.9,山西省“兴晋挑战杯”优秀教官。
2.2007年7月,中北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3.2007年7月,中北大学教学评估先进个人。
4.2006.11,山西省优秀政工干部。
5.2006年6月,中北大学优秀政工干部。
6、2005.11、中北大学优秀党员7、2004年。
10,中北大学优秀班主任8,2002.12,中北理工教学评估先进个人。
9.2000年9月,三教九流,华北理工先进个人。
10,1997.9,华北理工学院“三育原理”先进个人。
11,1995 438+0438+0,华北理工学院优秀班主任。
12和1995.9,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13,1993.9,太原机械学院“三育原理”先进个人。
14,1992.10,太原机械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