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介绍?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名称: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隧道之间,是一条快速连接南京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和南京主城区的过江通道。长江隧道北起浦口区丁山街道丁山转盘西侧,穿越江北规划的沙子河路、滨江大道,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江南滨江大道。南管隧道与定淮门大街相连,北管隧道与杨紫茳大道相连。

南京长江隧道是一座双管、双层、八车道的X型隧道,通过两条线路穿越长江,上层从江北到江南,下层从江南到江北。南线长7363米;北线全长7014m。两条隧道共两层,各有一个方向两个车道。设计速度80km/h,限速60km。设计日通行能力为10万辆。整个项目总投资约52亿元。

2065438+2005年7月2日,南京长江隧道顺利贯通,这是世界上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地质最复杂、水压最高的隧道。2016 65438+10月1,南京长江隧道正式通车。

地理位置

南京长江隧道分南北两线,江南有两个入口,一个在长江大道海德卫城附近,一个在定淮门大街。隧道全长7368米,采用双向八车道双层隧道过江,设计时速80公里。

南京长江隧道起于南京市浦口区珠江镇丁山转盘西侧,穿越规划中的沙子河路和江北滨江大道。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和江南滨江大道后,南管隧道与定淮门大道相连,北管隧道与杨紫茳大道相连,全长约7.2公里。

南京长江隧道设计日交通量10万辆,计划2014年建成。整个项目总投资约52亿元,已到位资金10亿元。由于这条过江通道距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对于缓解长江大桥全天超载的交通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南京共有7条过江通道,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和南京长江四桥、大胜关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隧道。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30年,南京长江将形成16条过江通道,其中规划7条铁路、轨道过江通道,使南京江南与江北的交通网络形成公路、城市道路、铁路、城市轨道过江的网络。

建筑课程编辑

2065438+2004 165438+20十月,驶入北线,这条双层隧道的雏形已经初具规模,从江北驶入,大概一公里左右,环形隧道已经被隔离成上下两层。纬三路过江建设项目指挥部总工程师张亚国透露,N线预计明年6月过江,S线因为长度原因预计8月。据介绍,穿越岩层,一般一天开挖不到一米,现在一天可以盾构4 ~ 5环,也就是8到10米。

2065438年7月2日上午10,经过25800多个小时的挖掘,盾构机“天河一号”从南京纬三路南线隧道“钻出”地面。10天前,它的孪生兄弟“天河”盾构机也从北线隧道“破土而出”。至此,纬三路穿江隧道。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后,从南京定淮门大街开车到浦口顶山镇只需20分钟。记者从南京交通部门了解到,长江隧道、纬三路、长江大桥,包括南京长江三桥、四桥,未来都有望免费。

科技创新

纬三路穿越河道盾构机,刀盘直径14.93m,世界第二。当穿过岩石层时,工具磨损特别严重。按照惯例,工人进出盾构机刀盘后面连接的高压舱是很麻烦的。

工作人员进行创新,利用饱和压力开舱换刀,开创了世界先河。换刀采用的是带饱和的加压舱,即操作人员经过一个加压过程,长期(15 ~ 30天)在设定压力的饱和生活舱内生活休息,所以每天可以工作4 ~ 6个小时,换完所有刀具后再出来,只要减压一次就恢复常压。没有这项技术,工程进度不会这么快。

安全设备/装置

每隔80米设置逃生门。

建成的隧道两边用楼梯连接,狭窄的隧道与楼梯为逃生通道。通车后,你会看到隧道内每隔80米就有一个红色的逃生门。

名字

2013南京市地名办拟定了5个名称,并在网上公示。这五个名字分别是:南京前洲长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金陵长江隧道、南京龙江关长江隧道。

经过公示,南京前洲长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南京定淮门隧道是最受欢迎的名称,但相关人士认为,前洲只是一个地质状态,不适合命名。同时他透露,纬三路隧道包含两条隧道,定淮门隧道只覆盖一个位置,不适合命名。因此,它最终被命名为“南京长江隧道”。

世界先例

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过江隧道。在大直径盾构隧道中,它是世界上埋置最深的隧道。

与已建成的纬七路长江隧道相比,纬三路隧道的地质水文条件更加复杂。地层中有软土、一般粘土、砂、砾石、基岩,其复杂性容易发生突发性突水、流沙,严重时会导致地层坍塌。尤其是河底的基石,其强度相当于混凝土的4倍。为此,两台盾构机共更换了1000多个滚刀,每个滚刀重267 kg。

“双线”盾构隧道的贯通,标志着CCCT自主研发的国产大直径盾构机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标志着我国在大口径、复杂技术盾构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市场从此打破了国外垄断。据悉,这款由中民自主研发的超大型盾构机已经走出国门。目前,40%的订单来自日本和新加坡客户。

与国外同类隧道掘进机相比。不仅能积极应对砂卵石、粘土、泥岩、砂岩等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和超高水压,还首创了多项先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隧道盾构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产品。

刀盘配备717刀,部分刀数较高的盾构机刀盘居国内第一。

初始刀盘的开挖距离是现有隧道盾构机在类似地质条件下的3倍;

创造性的设置推出式滚刀,延长了行驶距离,属于世界首创;

在移动驱动部分的驱动下,总重超过1000吨的刀盘可伸缩100mm,大大缩短了换刀时间。该技术首次在超大直径隧道掘进机上使用。

直径14m的隧道掘进机专用管片提升搬运系统、切割件提升系统、泥管提升系统、驱动油缸均为国内首创。

饱和潜水作业中仿人刹车和刀具切割面的视觉摄像系统取得了国际首创的突破...

据悉,天河盾构机已获得5项国际首创技术、9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因此获得2013年度江苏省首台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201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825年,马克·布鲁纳(Mark brunauer)用一台截面高度为6.8米的矩形盾构机首次在伦敦泰晤士河下修建了第一条盾构隧道。190后,CCCC用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直径为14.93米的盾构机,在长江底开挖了一个世界级工程。在世界上,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奇迹。中国重型武器“天河”为国产超大型盾构机家族再添新“丁”。

建设意义

由于长江隧道距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对于缓解长江大桥全天超载的交通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更多建筑行业独家资讯,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写作和提高中标率的信息,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