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固态电池的持续加热和量产问题还有待解决。

就在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两大主流动力电池技术焦急地引领市场的时候,固态电池已经加速在汽车企业的战略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现代汽车官方近日表示,现代和起亚以及Factorial Energy正在合作测试Factual的新型固态电池技术;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向福特汽车公司支持的固态电池开发商Solid Power投资3000万美元,共同生产汽车级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公司汇能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5亿元)。投资者包括春华资本、冯丹资本和软银中国。富士康宣布将于2024年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用固态电池。

业内人士表示,与现有的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相比,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被业界视为缓解电动汽车“痛点”最有效的技术路线,这也是众多企业押注固态电池的主要因素。但是固态电池在工艺、技术、材料、成本上的瓶颈,短时间内难以突破,仍然阻碍着其量产。

“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向固态电池技术转变是必然的,电池和燃油车的发动机一样,是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提前布局重金投入。”汽车数据工厂创始人张晓亮说。

很多公司都布局了固态电池赛道。

“我们正在推进包括全固态电池在内的新技术布局。”165438+10月4日,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企业信息显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申请了多项与固体电解质相关的专利。

不仅仅是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在布局固态电池,自2021以来,国内外多家主流整车厂商都发布了固态电池的战略规划。

比如2021 10年底,韩国车企现代起亚集团和Factorial Energy宣布合作开发事实新型汽车级固态电池。现代起亚集团和Factorial Energy将在电池、模块和系统层面整合Factual技术,实现整车级集成;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将向福特汽车公司支持的固态电池开发商Solid Power投资3000万美元,共同生产汽车级固态电池。

与此同时,资本也纷纷而来。固态电池企业汇能科技于6月29日10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5亿元)。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冯丹资本和软银中国。

早在5月初,宝马集团就宣布将扩大与福特和其他投资机构与固态电池技术制造商Solid Power的联合开发,并投资6543.8+0.3亿美元用于低成本高能量的固态电池技术。丰田、日产、大众、福特、长城、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车企早在几年前就通过投资初创R&D公司和自研的方式布局固态电池技术。

而且并没有停留在战略层面,很多车企也公布了量产时间表。

公开资料显示,丰田将在2021推出一款固态电池,在固态电池领域可以提供500公里的续航。丰田是世界上公认的强大玩家,拥有超过1000项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大众计划最早于2022年与其合作伙伴开始试产。宝马希望在2025年前开始固态电池电动原型车的测试,并在2030年前将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投入量产和市场。现代汽车与三星SDI、SKI、LG等电池企业合作,计划2025年试制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2030年实现全面量产。跨界车企富士康也宣布将于2024年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用固态电池。

在国内车企中,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早在2019就开始研发固态电池,计划在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解质电池,能量密度为450 WHr/kg -500 WHr/kg。此外,比亚迪和蔚来也将固态电池的量产提上日程。

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量产的。

"固态(电池)技术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大众汽车电池开发主管弗兰克·布洛姆(Frank blom)曾说过。

目前,在政策引导和技术不断优化的帮助下,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和渗透率加速增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6月5438-9月,广义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达621万辆,其中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狭义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达400万辆,同比增长196%,而同期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15.7万辆,同比增长65438

深港证券预测,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能突破300万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600万辆,同比增速74%;预计2022年和2023年将继续保持65%以上的增速。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占比有望超过50%。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成为各方“势力”首先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几乎占据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大主流动力电池技术是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两者之间的市场竞争暗流涌动,各有千秋。

另一方面,固态电池被视为可以解决行业痛点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所谓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体电解质的动力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都属于采用液体电解质的锂电池。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平对媒体表示,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第一,更安全。在充电过程中,液体电解质可能会有锂枝晶生长,刺破隔膜造成电池短路,而固体电解质不存在电解质渗漏的问题,在高温下不会发生副反应,也不会因漏气而燃烧。二是能量密度高,全固体电解质电池可以直接使用金属锂作为负极,可以大大减少负极材料的用量,显著提高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第三,循环性能强。在理想状态下,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可以达到45000次左右。第四,应用范围扩大。固体电解质使得固态锂电池具有结构紧凑、规模可调、设计灵活性大的特点。目前基本能保证在-25到零上60之间安全稳定使用。

换句话说,固态电池续航里程更长,安全性更高,充电时间更短,更符合目前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有业内人士在文章中提到,固态电池可使汽车续航里程延长50%以上,续航有望轻松超过1000km,15分钟即可充至80%。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黄曾表示,未来的动力电池技术是全固态电池,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科技部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希望通过原理创新研发全固态电池。下一代600Wh/kg电池做出来,动力电池不仅可以驱动汽车,还可以满足电动飞机的电力需求。

业界对固态电池寄予厚望,希望能解决行业痛点,但固态电池短时间内无法量产。

此外,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斯坦利·怀廷汉姆(Stanley Whitingham)更为尖锐地指出:“制造固态电池最困难的部分是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长循环寿命和宽温度范围的要求。”

业内普遍预测,固态电池可能在未来5-10年内量产。从时间表来看,大部分企业也希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周波认为,2025年有望小规模用于商用车。未来7-8年,固态电池对现有锂电池不会有太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