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夫人的糖葫芦是哪一年创立的?
糖葫芦,一种经久不衰的北方小吃,如今被一个沈阳人搞得沸沸扬扬。12年2月5日,一家简易“老高太太”糖葫芦的负责人老阎志告诉记者,在不久的将来,沈阳的“老高太太”糖葫芦将走遍世界各地。
叫“老高夫人”是孝顺。
一直是爸爸姓,高是妈妈姓。我之所以称之为“老高夫人”糖葫芦,其实是我孝顺的一种方式。沈阳老高太太山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老阎志进一步解释了更深层的含义。“老”也代表中国的传统食品,“高”代表现代科技,“老高太太”也表达了用现代科技武装中国传统食品,生产出适合现代消费的中国传统食品的美好期待。
谈起与糖葫芦30年的不解之缘,老阎志说,“为了养活我们,我妈每天都要早起,看得我眼睛都疼。”从那时起,老阎志就致力于改进冰糖葫芦的制作工艺。一晃,17年,他已经拥有了7项国家专利。1993年,38岁的老凑了65438+万元,成立了自己的糖葫芦厂,并在第一时间申报了“老高夫人”商标。
前三年限制销售
老阎志直言,在“老高太太”入市的前三年,不可能有人买50多个老高太太的冰糖葫芦。
“当时担心别人把品牌搞乱,所以谁要大批量采购,我就自己送。”糖葫芦这种老阎志因为采用了现代工艺,不切开去核去果头,填充各种馅料,还采用了糯米纸和塑料密封袋双层包装,无尘无菌,再加上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很快占领了东北和华北市场。
1997北京人做梦也没想到,在国内流行多年,由音乐和戏剧作曲的糖葫芦,如今受到了一个“老太太”的强烈冲击。这位“老太太”就是沈阳有名的“老高太太”。
“如今沈阳每天30万的冰糖葫芦销量,‘老高夫人’的份额是10%。”老阎志高兴地说,很多城市都有能代表自己文化特色、有传承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称为城市的象征。如今,“老高夫人”已经成为沈阳新城市的标志之一。
酝酿进入国际市场
"冰糖葫芦,一种看似简单的食物,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精妙的技巧、方式和方法."老阎志告诉记者,如今的“老高太太”有自己的山楂供应基地和研究中心,这些都是“老高太太”糖葫芦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资本。
老阎志说,他不仅在“老高太太”糖葫芦上投入了金钱和精力,还倾注了感情,用良心对待所有的顾客。“现在每天都去沈阳各个销售点,关注客户反馈和市场销售情况。忙的时候经常忘记时间。”
面对“前门”、“老北京”的泛滥,老阎志说他不在乎,因为“老高太太”一直在根据客户的口味和喜好开发新产品。
其实老阎志想要的是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让老高夫人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老阎志说,目前,韩、日、美、加等国的市场调查已经结束。只要条件稍微成熟,沈阳冰糖葫芦就可以销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