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炉前冲渣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有些工厂还采用RASA法和螺旋法。(1)沉淀池法和底部过滤法。它是一种传统的炉渣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型高炉。炉渣流入渣沟,被冲渣嘴喷出的高压水淬成水渣,然后沿水渣沟进入沉淀池沉淀,再取出用抓斗起重机装车。
为了实现渣水分离,采用了三种方法:两个沉淀池中的一个接收冲过来的水渣,另一个满了就放水,轮流使用;沉淀池底部有一块过滤石,水通过过滤石排出。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底部过滤法。(OCP)当过滤孔被细水渣堵塞时,用压缩空气吹扫。沉淀与底滤相结合,沉淀池的溢流水通过配水渠进入过滤池(与底滤池结构相同)进行过滤。分离出来的水全部循环使用。(2) Inba法。它是卢森堡(9)公司的一项专利炉渣处理工艺。水淬渣水混合物通过渣罐流入脱水滚筒,脱水后的渣通过滚筒内外的带式输送机输送到成品渣仓进一步脱水。过滤后的水经冷却塔冷却后进入冷却池,冷却后的冲渣水泵入冲渣箱循环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连续滤水,能耗低,循环水中悬浮物少,泵和阀门寿命长,环境好,投资少。(3)转轮法。轮法是唐山嘉恒公司和河北省冶金设计研究院在消化借鉴俄罗斯引进的图拉法等水渣处理工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的。轮法是用快速旋转的造粒轮代替传统的水淬。炉渣落入转轮的叶片中,被从造粒机上部喷出的高压水射流粉碎、冷却,并进一步淬火成水渣。冷却水和粒化渣落入脱水机的筛网中,在0.5 mm的筛网中过滤,过滤后的水流入回水箱,通过回水管进入集水箱,由循环水泵加压供造粒机使用。留在筛网中的水渣通过脱水机料斗的出料口落到脱水机下部的带式输送机上,然后被输送到储渣仓或堆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节水。因为这种方法的喷水只是起到水淬冷却的作用,并没有起到水力输送的作用。理论上其用水量在1:5以下,比其他方法少得多,但为了获得合格的细颗粒水渣,一般用水量要达到1:7;(2)渣中的铁不会爆炸,因为渣被快转轮叶片的机械作用粉碎,迅速冷却;(3)占地面积小(100 ~ 200 m2);(4)运营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