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镇的经济发展

西贝镇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西贝镇国内生产总值6543.8+2.89亿元,工业发票销售额26.78亿元。西贝镇现有工业企业600余家,其中境外企业80余家,年销售额500万以上企业104家。形成了电子、化工、纺织、冶金、机械、仪器、建筑、交通设施等支柱产业。镇内规划有两个工业园区,其中张静工业园区占地3.2平方公里,八士工业园区纳入锡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农业产业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基本形成了茶叶、蔬菜、奶牛、花卉苗木、特色水产、优质水稻等六大特色产业。全镇茶叶种植面积2300多亩。“太湖翠竹”茶连续多年获得“中华杯”、“鲁豫杯”评比特等奖,并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无公害茶叶。2003年,西贝镇在首届“中国杯”名茶“金奖”评选中获得3项金奖。镇上有省级农业科技教师园,被列为无锡市优质粮油作物新品种繁育基地、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和绿色农业发展基地。

西贝镇有2所中学,7所小学,11所幼儿园,1所地区医院,1所卫生院,1座50万伏变电站,2座11万伏供电变电站。自来水受益人数达654.38+0.2万人,村村通工程正在实施。这一年,所有的村庄都会喝太湖。村村通有线电视,光缆接入率达到100%。西贝镇实现了电话程控和数字传输,程控电话近两万部。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商业、医疗、住宿、娱乐设施功能齐全;商店、购物中心、住宅小区环境舒适,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卫生镇、江苏省新型小城镇。

2008年,全镇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解放为动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镇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7.5%;财政总收入3.6亿元,增长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5438+5700万元,增长22%;国税全部发票销售额83.26亿元,增长1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9.6%和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336元和10900元,分别增长12%和10.5%。一年来,镇政府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质量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得到改善。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1.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新流通项目的建设成为拉动该镇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200多家商户入驻保定钢材现货市场,预计开票8亿元,增加税收300多万元。预计宝熙炉材年内将实现工商开票6.5亿元,完成税收13万余元。依托“二宝”,西贝交通物流计费点建设也已启动。工业经济得到了促进和发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9.2亿元,增长21.2%;工业发票销售收入75.02亿元,增长10%;税收总额2.55亿元,增长20.2%。规模经济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8亿元,增长20%;全镇95家规模企业预计实现工业发票49.5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66%。园区经济发展迅速。预计全年工业园区将完成全部国税发票32.5亿元,其中工业发票6543.8+0.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和52%。正在编制园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正在实施工业园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精品茶叶、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生态灵芝、特色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巩固。斗山农业生态园创新试点深入推进,环山路网、斗山水系等基础设施继续完善,茶文化中心建设加快,佳园休闲农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将加快发展。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亿元,占规模以上增加值的40%。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北京、上海、南京的科技直通车活动。实施了三个成果转化项目。加快“三个创新”载体建设,启动欧翔高科技创业园建设。全镇* * *申报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火炬计划备选项目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4项;申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申报无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区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知识产权战略受到重视。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新申报中国名牌产品1个,无锡名牌产品4个。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突破,莆田铁芯、杰夫电声、方正邦定、西山三建、无锡等5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专利申请取得新进展,全年申请专利140件,其中发明专利36件。医疗器械厂研制生产的无汞熔融金属玻璃温度计获得第六届国际发明展铜奖,成为无锡首个专利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