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证书模板
彭慧生,1999,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士,2003年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2006年美国杜兰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分子工程专业博士。他于2006年6月5438+10月加入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始独立工作。5438年6月+2008年10月回复旦工作,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科学系副主任、先进材料实验室首席研究员(PI)。?
截至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70多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6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J. Am。化学。社会主义者和物理牧师列特。研究工作被《科学》杂志报道2次,被《自然》杂志报道5次,被《自然》子刊物报道10次,其中2009年和2011年,每月两次被《自然》出版社评为“亚太地区十大研究亮点”。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73项,其中33项专利成功实现技术转移。
研究生阶段有多重要?有一次《科学》的专访,我借此机会谈了一下研究生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有几个是非常认可的,研究生是决定人未来成就的分水岭。研究生考得好的话,很可能决定你以后会考得很好。西方有一句谚语是我一直推崇给学生的,那就是:优秀是一种习惯。你研究生做得好,博士生做得好,然后就一直做得好。
众所周知,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都是在二十岁完成的。大家都觉得二十几岁创造力最强,然后三十几岁就差不多了。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下,没有发现创造力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最强。最后找到了神经科学家蒲慕明先生的一句话。他认为,创造力之所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是因为年龄越大,接受的信息越多,大量的信息会束缚你的创造力。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因为你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如果信息量少,可能不利于你的创作成果。年龄和创造力的关系似乎不太清楚。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巨大的成功在二十几岁就完成了呢?
?如何从读研开始做的很好?
?研究生为什么重要?
我认为:当你毕业后开始独立做研究的时候(一般是在教授阶段),你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被项目、论文、填写各种表格所占据,你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你的研究问题。所以,我想说的是:研究生这个阶段,你可以专心做一件事,仔细思考你的研究问题,没有那么多杂事打扰你,你才有可能做出重要的研究成果。所以研究生阶段很重要,这是我报告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即对研究生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你可以看看爱因斯坦是怎么说的,“独立思考和学会工作比把专业知识放在第一位更重要。”华也有同样的论点,认为“科学灵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我想做任何事情,我需要为自己考虑。如果你落后于别人,你就不可能做到最好。
▌第三点,我想和你谈谈我读研究生的经历,哪些我做得还算好,哪些我做得不好,给你一些启发。我做得好的地方值得借鉴:
●?第一个要努力。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很努力,注意力高度集中。现在在跃进大厦锁门的小东还在。你可以和他核实一下。他每天晚上11打烊,最后一个人永远是我。早上不一定去的最早,但我是最早的一个。基本上周六周日我都在。我在国外读博士基本也是这样。我有三个圣诞节,其中两个没有休息,还有一个走在路上被老板叫了回来。基本上,圣诞节是有效的。但是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第二个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只有大量阅读了解研究背景,才能做好。
?●?三是脸皮厚,合作交流广泛。这方面的平台需要加强。我们老师一起讨论的时候,有一点让我们很困扰,就是最后请了专家来做报告,却没有多少同学去听。其实请专家做报告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和金钱,而且我们请的人都是经过考虑后认为值得邀请的人。我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记得很清楚,有一次系里有个报告,没课的教授都去了。我一看前两排,教授都坐满了,然后学生排在后面。大家会抽出这个时间来听报告,听完报告继续做实验。我觉得我们这方面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当然还有学术问题。我觉得有些报道离我的方向很远。不一定非要听和自己方向相差甚远的泛泛之谈。不过还是要听大师报告,听听别人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觉得人能做到这一点,一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同的学科可能会给你启发。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第四,做研究和与人合作时,不要斤斤计较,吃小亏占大便宜。因为凡事总是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合作中总会有稍微吃亏的一方。对我们来说,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好很重要。还有,脸皮要厚,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我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总是主动提问。第一年,老师觉得很好,夸你;第二年,老师依然热情;第三年,老师开始害怕了,说:“现在不要问我忙不忙。”但是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因为我的问题随时可以解决。
以上是我觉得我做的还行,但是我做的不好的地方?
?●?一是发展目标不明确。一段时间想去工业界,一段时间想去学术界。这个不行,因为你去的地方不一样,发展的重点也不一样,所以你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我的研究方向也变了,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虽然最后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深度不够。
?●?第二,发展不全面。我一直很重视做实验,因为我们是实验科学,但是其他方面还不够发达,比如写论文。现在回想起来,写论文的重要性至少占一篇文章的50%,比做实验还重要。如果你想卖东西,写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还有一份报告,太重要了。众所周知,石墨烯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奖者(Geim)年轻的时候很一般。后来他可能经常出去做报告,他做报告的能力非常大。获奖前夕,他被邀请到瑞典做报告。后来评奖委员会的很多评论都来自他的报告。这些能力和习惯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培养,你会从中受益。
?●?第三,缺乏独立思考。我感觉我在这方面很差。为什么我的研究方向不明确?导师让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做了很多,但是不深。主要是我缺乏独立思考,没有深挖。?
最后,我想说一下你从读研到毕业的四个方面,可能是一个速成的说法,供你参考。
一.目标
如果你凡事都有明确的目标,你就能做好,就像打靶一样。方向错了,就会越走越远,根本错过目标。研究生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图:学习的四个阶段
我引用一位外国教授的话,这里画了一个圆,人类就是这样一个圆,里面代表已知,外面代表未知。你小学学了一点,中学多一点,大学多一点。那你就有专业方向了。到了研究生,就要看很多文献。你要在这个方向上钻得更深,你要接触这个专业最前沿的东西。这是人类目前所知的极限。
那么,研究生到底要做什么?这里必须选一个点,这个点需要和导师商量。这是你的研究方向,你需要在这个方向上做点什么?你做了什么?三五年,这一点你需要好好思考,因为导师也不知道。终于有一天你突破了这个点,突破这个点的大小和个人修养有关。这个时候你把人类的知识再往前推一步,这个时候你就毕业了。
所以研究生需要突破这一点。突破这一点就毕业了。这个点越大,你的研究就越成功。等你毕业了,想想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是研究生的目标。
当然,研究生的目标很多,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核心点。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做研究,导师只是在后面起保护作用。真正带头的应该是你。在你的毕业答辩中,你要比所有在做的人更了解你的研究,因为这是你的开拓点。最后,人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定位自己。不要因为这一点而忘了全局。其实在人类知识的进步上,每个人的贡献都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研究思路和态度
1.?不让导师牵着你的鼻子走?主动做研究。
研究就像长征。指导老师给你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指导老师不一定能吃的准。你吃的准肯定是很一般的。越不确定,可能越重要。没人做过。这可能导致这个方向不一定可行,所以你要灵活。这时候就不能按照导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了。你真的需要独立思考。经过思考,你可以发现你的方向是否可以做,是否需要调整,有时甚至是大调整。这是与长征的第一个相似之处。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你需要调整目标,但是一定要明确。你需要知道你调整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那么你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念,尤其是在未知的方向,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你相信你的事情是好的,你就要坚持下去。
我想讲长征的故事,四渡赤水。从军事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实现了从被敌人领导到被敌人领导这样一个转变。做研究的时候也可能是这样,因为一件事要重复好几遍。重要的是你不要让导师牵着你的鼻子走,因为你是做研究的,导师只懂一些方面,他不可能比你懂。换句话说,你需要主动去做研究。
对此,我想给大家讲几个故事。第一个是爱因斯坦的成绩单。你可能听过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传说。根据我的研究,这完全是捏造的。爱因斯坦从小到大都过得很好,不像大家想象的三个小板凳。这是他的高中成绩单,瑞典1898,满分6分。你可以看到他的成绩很优秀。
第二个小故事是石墨烯。海姆是俄罗斯人。不管去英国还是美国,都会遇到国籍问题,所以一开始情况很困难,没有研究经费。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制造碳纳米管。这东西很烫。为什么我要像其他人一样做这件事?我能打开碳纳米管看看会发生什么吗?然后他敞开胸怀去做。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如果你觉得值得去做,就不要轻易放弃。
Novoselov1只比我大两岁。他们两个,盖姆,顶住了所有来自经费和考核方面的压力,而诺沃肖洛夫做研究很认真,很像研究生阶段。你需要做的是全心全意做研究。石墨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学物理的应该知道,学化学和材料的也应该知道,我在这里不做评论。
1我注:2010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来自英国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自2004年以来在石墨烯材料合成方面的突破性贡献。
第三,是诺贝尔化学奖。对于它的发现,你要考证。《自然·纳米技术》上有一篇文章,你看了很有意思。有时候可以供你研究参考。第一个发现是由埃克森公司的三个人发现的。他们完成并发表了一篇非常笼统的文章,然后斯马利看到了它。他觉得很有意思,就买了和埃克森一样的仪器,用同样的方法得到。这是他们发表在《自然》上的文章,画了足球和实验的示意图,抄袭了埃克森的,然后是质谱图。他因为这样一篇文章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回过头来,你要知道什么是金,什么是沙。埃克森人把它像沙子一样扔掉,而斯马利做了一系列研究来了解它的性质。所以如果你想做研究,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第四个是关于白矮星的发现者钱德拉塞卡。为什么我认识这个人?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他每天开车三个小时给一个班上课,风雨无阻。那个班只有两个人,而且都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是杨振宁和李政道。所以我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他是一名印度科学家。他还有一个叔叔很厉害,得过诺贝尔奖,那就是拉曼。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兰道2号的。他说:“那个漂亮的女孩是谁?”我在教本科生的时候,问他们这句话里的漂亮女孩是谁,他们说是居里夫人。朗道的美少女指的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说漂亮的姑娘都被别人抢走了,我就干点别的吧!科学家有两种,一种是步步为营,A推出B,B推出C,C推出D,最后得到一个伟大的发现;另一类像朗道和玻尔。他们得到一个东西不需要分析或推测,而是凭直觉,一眼就看到结果。他们是极客。这种科学家极其罕见。虽然他最终所做的事情的重要性远低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但他还是投身其中,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我注:列夫·达维多维奇·兰道(1908-1968),苏联犹太人,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位全能物理学家。
有一个“朗道十诫”3,物理学生应该知道。在他生日的时候,有人送给他一块板子,上面刻着他做出的十大贡献。他做出了很多成绩,基本都是干一行尽力,爱一行尽力。这是朗道的一个优势,我觉得很重要。你不能做一行就扔掉另一行。兰道的另一个优点是敢于挑战权威。有一次爱因斯坦做报告,我刚才说了,朗道凭直觉就能看出很多事情的结论。他直接说爱因斯坦的方程是错的。后来爱因斯坦想了很久,认为朗道是对的。你想那时候爱因斯坦是绝对权威,朗道只是个年轻人。他站出来,敢于指出权威的错误。我觉得做研究需要这样的勇气。
我注:在朗道50岁生日之际,苏联学术界将他对物理学的十大贡献刻在一块石碑上作为生日礼物,并称之为“朗道十诫”,与一位先知同名:他因开创了凝聚态尤其是液氦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苏联物理学家查皮罗发现宇称不守恒。他当时也写了一篇论文,然后拿给兰道看,因为当时要推荐人发表论文。朗道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可能的,对称性应该是守恒的,于是把论文放在一边。几个月后,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了一篇关于宇称不守恒的论文,让人感到非常遗憾。回过头来看,除了朗道学习霸权的风格,夏皮罗也应该反思,认为自己的东西是对的。他为什么不敢坚持?兰道错了,他也可以发表论文。
这里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印度人,他的诺贝尔奖是在30年代得的。当时他在剑桥大学,但他的成就并没有得到当时一位天文权威的认可。每次见面权威都批评他,但他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后来他去了美国,反对他的权威死了,80年代获得诺贝尔奖。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新理论战胜旧理论,不是因为新理论的人说服了旧理论的人,而是因为旧理论的人死了,新理论的人教育了下一代。所以我一直向学生强调,不运动是不行的。我已经给了你很多例子,包括双螺旋的发现。第一个是追求完美的女科学家,一直没有发表。后来她英年早逝,诺贝尔奖颁发的时候,她已经去世了,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
2.做科研要有“做到最好”的心态
我刚才说的是仰望星空,接下来我会讲如何开展实验工作。以上是我个人的感受。要有“去做,你就会做得最好”的心态。对实验结果也要有积极的态度。你希望是A,可能的结果是“-A”。很多时候,相反的结果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
有一次,我听了一个报告,也是一个大科学家。他说:“如果你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你很可能会有一个重要的发现。”你要把重点放在一些大的科学问题上,不要纠结于一些细节。还有,做大量实验。如果你不能用你的实验说服自己,即使你发表了一篇文章,专家也能一眼看出你的工作质量。等你以后发展好了,对你的名声影响很大。所以,多做实验,这样你就能更了解自己的工作了。
当然也有很多实验无缘无故失败。我在做阴离子聚合的时候,想不通为什么做不出来。然后有一天突然做了,一直做到现在。所以有时候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太多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复。我觉得实验科学就是这样。你需要努力,有一定的概率做到。茅以升先生曾说:“勤奋是成功之母。”大家在读研的时候都很聪明。你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因为你付出的更多。
第三,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方面我很不好,吃过很多苦。我在复旦读硕士的时候,做了很多工作,有一些很重要。众所周知,写论文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实验记录本很烂,我们出国后再看这些实验数据,已经记不清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条件不够好,写不出来,所以不能发表文章,因为条件不能潦草,否则别人无法复读,这就是造假。
当时我觉得我肯定记得这些实验条件,当时也确实记得。重复实验的时候不需要看实验记录书,但是人的记忆力总是有限的。过了一年就有点不清楚了。这时候你就不能发表文章了,损失会很大。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我看来,做实验科学,一定要有两个实验笔记本,一个是计划笔记本,一个是笔记本。计划是实验前的计划,明天要做什么,一周后要做什么等等。,然后我还要思考做这些实验需要多长时间,有哪些步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这样你做实验的思路就清晰了,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实验安全性。如果你做实验没有计划,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实验的时候要更细心,每一步都要写清楚,包括时间,温度,天气。中国的实验室和美国的不一样,不是恒温的。这些都是有影响的。这样记录的话,你写论文会很方便,因为都写好了!你会很快写出你的毕业论文或者发表论文,别人重复你的实验效率会很高。我强烈向你推荐这个。
图:实验策划书和实验记录书
“信息量与创造力成反比”我不同意。在我看来,你还是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你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怎样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不知道别人的东西,怎么知道自己的东西是好是坏?所以要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也就是这个领域的顶级期刊。现在有一种趋势,好的结果都聚集在顶级期刊上。
《自然》在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它在科学界的权威地位。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自然。现在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所有好的结果还是在《自然》《科学》上,被拒绝然后投其他期刊。而且现在文献太多,看这些权威期刊就可以了。不能说100%,大部分好成绩都在这些期刊里,可以节省你的时间。
2.?积极参加学术报告,不要闭门造车。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积极参与学术报告,而不是闭门造车。我觉得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这一点。老师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应该还是有时间听报告的。学术报告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这方面需要我们慢慢提高。更需要学生参与,因为老师沟通渠道多,学生少。尤其是一些高手,以后你提出问题,和别人聊一聊,会很有帮助的。比如你要去他那里做博士后,或者你以后独立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这个网络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起来的。因此,你需要抓住机会与他人交谈。总有一些人,你会发现别人对你有好感,这样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会很乐意帮助你。
四、撰写科研论文的几个要点
首先,我觉得科研论文绘图很重要。画图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对于好的期刊。国外有些人花钱画画。我们现在在复习卷子的时候,拿到卷子的时候,要先看图。有时候这张图第一眼看上去很丑,给你的印象非常不好。其次,是语言训练。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好的期刊基本都是英语。我们强调要用逻辑严谨征服编辑和审稿人,不能有语法错误。当然,漂亮的语言更好。
关于语言训练,这里有一个清华大学和石推荐的方法。他回忆说,他读研究生的时候,英语很差。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他每天至少读半个小时的英语新闻报道或文章。后来他在研究生院培训英语,他发现这个方法很有用。开始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模仿别人,但不要抄袭。按照英文定义,连续六个单词相同就视为抄袭,大家一定要注意。写文章一定要热情,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做实验一样重要。
当然,文章需要修改。鲁迅说得好,“一篇好文章需要修改20遍。”我觉得20遍是绝对必要的,你必须对文章自己满意,对自己不满意是不可能让审稿人满意的。还有,大家要学会做学术报告,要有逻辑性,注意听众的反应,尽可能用图片来说明问题,用少量关键词来强调;做报告的时候一定要热情。如果你没有热情,观众肯定会更无精打采,当然也会有肢体语言等等。在这方面,我非常钦佩周恩来总理。我自己也不是很擅长这个,但是我改变不了。我还没有养成好习惯。
最后说说写毕业论文。引用毛泽东的话:“文章要准确、生动、形象。”他对如何使文章准确、生动、形象有介绍。你可以去看看。还有一点,不要说空话,任何观点都要有材料支撑。我们也写推荐信。空谈绝对是一封糟糕的推荐信。这是陶行知的一句话。我们写学术论文,不说是为了让老太太看得懂,至少同行们要一看就懂。
我注意到毕业论文的序言和致谢都是“这里抄,那里抄”。我认为这是一个坏习惯。不追求篇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网上有很多感谢学生的模板。总的来说,第一段感谢XX先生的正直,我一生受益匪浅。放在ABCD的老师可以应用。接下来,我感谢我的同学ABCDE,任何人都可以把它带到这里,改变名称。这毫无意义。感谢就是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有就有。没有就不会有。有多少就说多少。这里我举一个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致谢的例子:
献给我的母亲,她给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给希拉里,她给了我充满爱的生活
献给切尔西,是她给了这一切欢乐和意义
为了纪念我的祖父,他教导我要尊敬那些被别人瞧不起的人,
因为我们毕竟没什么不同
——比尔·克林顿
这个感谢很有针对性。他感谢母亲,让他对生活充满了爱。他感谢妻子,给了他一生的挚爱;感谢女儿给了他生活的快乐和意义;他要特别感谢爷爷,因为爷爷教会了他一件事,那就是尊重被鄙视的人,因为本质上没有谁比谁高多少,人人平等。内容很清晰,语言也很美。
以上是我的翻译,尽量保留他的原意,不一定正确,供你参考。所以不管写什么都要用自己的话说,不要抄袭别人的。中国人有这个问题,我也有..
最后,我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这张图是在《自然》上找到的:他有博士学位,做了三年博士后。我算了一下,至少11年。11年只发表了六篇文章,所以他只能是为了食物而工作。这是一个遗憾。我希望我们的研究生将来是为了乐趣而工作,你只有在享受的时候才会去做,这样你才能做得最好。
所以希望多年后能看到真证。这是什么证书?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是罗伯特·H·格拉布。希望能在这里看到真证。那么多少年后呢?希望不是一万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