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

复兴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 lt& lt战争与和平> & gt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安娜·卡列宁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青年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选集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安娜·卡列宁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复活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原本是一个贵族地主的养女。她被她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勾引,然后被抛弃。由此,她陷入了悲惨的生活。她因怀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流浪,做了八年妓女。后来,她被诬陷为谋财害命,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作为陪审员出现在玛丝洛娃的案件中。他认出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抛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失败后,玛丝洛娃被护送到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和她一起去了。在路上,传来了皇帝给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强迫劳动改为流放。此时,玛丝洛娃虽然还爱着聂赫留朵夫,却拒绝了他对自己未来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森结婚了。这两位主人公的经历显示了他们精神和道德的复兴。这部小说揭露了那些贪官污吏,触及了旧法的本质。

恢复

揭示了道德自我完善和人类良知的问题。

人类最美好感情的复活

体现了一个伟人晚年思想的沉稳和悲悯的氛围。

世界百部经典作品之一。

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

《复活》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读过这本书。在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已出版了六个版本,由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戏剧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并上演。作品及其主角都成为中国读者和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人物。

《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一部小说,是对其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它是一部根据真实案例构思的小说,展现了主人公“精神净化”的过程,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的反人民本质和教会的丑恶罪行,是对托尔斯泰世界观最全面、最充分的反映。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陀翁晚年娴熟而老派的笔法,比其他任何作品都更深刻地反映了男女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复活是赞美人类同情心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它体现了卑鄙和美德,用温和的态度、冷静的智慧和普遍的慈悲来观察一切。

——法国著名评论家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从来没有出现过比《悲惨世界》更高的《复活》这样的作品,因为这里没有任何想象、虚构、编造的东西,都是生活本身。

——俄罗斯著名评论家斯塔索夫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感觉他真的很棒。玛丝洛娃笔下的妓女给人一种神圣感,而我们一些小说中的所谓“圣女”形象给人一种自卑感。这就说明了大师和普通作家的区别。

——著名作家迟子建

《复活》是一部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们心中所有肮脏的东西都掏出来了。人心很复杂,好人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著名作家高莽

阅读托尔斯泰的《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部代表作中最新的一部,被视为其创作的“最高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气魄和璀璨诗意,也没有安娜·卡列宁的惊涛骇浪和不安骚动——它完全体现了一个伟人晚年心灵的沉稳和悲悯的大气!

在这里,作家犀利的目光、准确的描写、苍劲的笔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与工作内容的严肃性是一致的。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冷静,但读者不得不被他所看到的深深震撼。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入。可以说整个俄罗斯都被他翻了。他所再造的艺术世界,已经达到了做“镜子”的程度。大实话!正因为作品去除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整部作品才显示出了力量,就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一样。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而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融化了19年末的俄罗斯现实,上面刻着穷人、贵族、狱吏、囚犯、革命者、医生、妓女、学生...它夹杂着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和放荡...在这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流泪。

当我们翻开这本书,不禁感到有一种灵魂的复活——人类最美好感情的复活!即使在当代,很多人可能也在默默埋没美好的感情,没有任何感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部像《复活》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沉睡的心?

就像花草需要春雨才能长出新绿一样,人类也需要博爱和同情才能延续,才能不断进步。或者这就是复活不朽的原因?

虽然《复活》里写的是贵族的忏悔,但托尔斯泰并没有把这个母题当成贵族的专利,而是把忏悔放在了人类心灵内部的、普遍的矛盾中。每个人都有神性和兽性。人放纵自己,就可能堕落;人有意识的时候,可能会“复活”。因此,托尔斯泰提倡“道德自我实现”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主张“不要以暴制暴”,反对阶级斗争。但作为人类寻求精神解放的文献,在我们这个把道德自强当成笑话的年代,读这样的书可能会引起一些羞耻感。

参考资料:

/20040330/00407872.html

我读过的译本,也读过董的译本。下面的一些评论是我现在加的。星期二,1984,65438+10月30日,阳光明媚今天,我又读了一遍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卷,安德利公爵的死深深打动了我。“如果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就不会有战争。”(安德莱第36页)当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给安娜·米哈伊洛夫娜钱的时候(我的解释):安娜·米哈伊洛夫娜曾抱着她哭过,伯爵夫人也哭过,她们哭是因为她们是朋友,因为她们心地善良;因为他们从小就是朋友,却为钱这种庸俗的东西发愁;还因为他们的青春已经逝去...但是他们的眼泪是幸福的。(第85页)基督徒的爱,对他人的爱,对敌人的爱,比一个年轻人美丽的眼睛在你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和深情的女孩身上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价值,更甜蜜,更美好。(这是安德莉公主的姐姐玛利亚写给朋友尤利的信)(第134页)以上段落表达的只有一个词:“爱”。但也明确划分为两种类型,这是托尔斯泰思想的核心。一种是感性的爱情,比如两位小姐的爱情,还有我们每天总宣传的那种类型;另一种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考虑的,可以肯定的说,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很实际的中国人,是不承认这种爱情的存在的。也就是玛丽亚小姐表达的这种爱。这种爱是高尚的,相信这种爱的人也是高尚的,比如失落的托尔斯泰,富有同情心的雨果,热情的罗曼·罗兰。尼古拉·罗斯托夫转过身来,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他看着远方,多瑙河上的水,天空和太阳。天空是多么美丽、蔚蓝、宁静和遥远啊!日落是多么明亮和壮丽啊!而遥远的多瑙河的水是多么的善良和灿烂啊!更美的是远处的蓝山、修道院、神秘的峡谷和多瑙河上弥漫着烟雾的松林...那里安静而快乐...“只要我能在那里,我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不需要,”罗斯托夫想。“在我心中,在这阳光中,在这里,有如此多的快乐...呻吟声,痛苦,恐惧,还有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喊到这里,都跑回来。我想和他们一起跑一会儿,而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有那么一会儿,我再也见不到太阳了。..... "(注:这是罗斯托夫在上马冲锋前看到伤兵后的感受)(第210-211页)生活,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美好的、往往被忽视的内涵。其实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享受阳光、森林、山川、草原、河流的自由,在于平凡的满足。其他无关紧要。在他的头上(注:安德烈负伤“奄奄一息”前躺在奥斯特里茨的战场上),除了天空之外,什么也没有,高远的天空,虽然不确定,但深不可测,灰色的云朵静静地移动的天空。“多么安静、祥和、严肃!你跑起来一点也不像我,”安德莱公爵想。“你不像我们一样奔跑、呼喊、挣扎;争夺扫帚,云朵在这高远无限的天空中运动,与我们的天空完全不同。为什么我以前没见过这种崇高的日子?我终于找到了。我有多开心。是的,除了这个无限的日子,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欺骗。除了天空什么都没有。但是连天空都不在那里。除了寂静与和平,什么都没有。感谢上帝!..... "(第399页)我觉得以上内容是这本书最感人的内容。这种体验不仅仅是看破红尘,而是一种永恒的赞美。宁静、安详和遥远的景象。是幸福的终极定义。这些内容对我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以至于我改变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升华到人类良知去感受世界。庄严、蔚蓝、宁静、遥远的天空是永恒的,和平的,超越了所有人类的痛苦和欢乐。只有它才是我心中真正的精神寄托。1984 165438+10月13周二尹今天看完了《战争与和平》第二卷。什么托尔斯泰!虽然我在某些方面强烈反对你,但你的工作确实让我印象深刻。“啊,玛丽亚公主!”突然他不自然地说了一句,扔掉了凿子(轮子因为惯性还在转)。玛丽亚公爵小姐久久地记起了褪色的轮盘赌,这与她记忆中后来发生的事情混淆了。(这就是安德利公爵的父亲因为误听儿子死在奥斯特里茨战场上而极度悲伤的原因。公主是他的女儿。)(第457页)括号里的内容只有有深刻思想和感性的人才会对这首歌有同样的体会。太奇妙了,只能理解,却无法表达的东西,被老陀的神笔不经意地写了出来。“你会死的——一切都会结束。你死了就什么都知道了,要不就别问了。”(这是皮埃尔责备自己决斗时的精神挣扎。)(第495页)最高智慧只有一种科学——解释整个宇宙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整体科学。想要靠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对自己内心的“自我”进行净化和创新。所以,在你知道之前,一定要相信,让自己变得完美。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把上帝的光放在心里,这就是所谓的良心。(这是皮埃尔临走时在酒店受到* * *经济协会成员的启发说的话。)(第503页)安德利公爵望着皮埃尔给他指的天空。奥斯特里茨战役后,他第一次看到了崇高而永恒的天空,那是他看到的躺在奥斯特里茨田野上的天空;而那个沉睡了很久的最美好的东西,突然在他心里醒了过来,让他觉得幸福,觉得年轻。这种情绪一回到他习惯的生活环境就消失了,但他知道他不会发扬光大的情绪在他心里。(第555页)“没错,就是那棵橡树,”安德莱公爵想道,他突然不知从哪里感受到一种春天特有的快乐和清新的感觉。他突然想起了他一生中所有最美好的时光。奥斯特里茨和高高的天空,他死去的妻子被谴责的脸,渡船上的皮埃尔,被夜晚、夜晚和月亮的美丽所激动的女孩——所有这一切都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不,生命不会在三十一岁就结束,”安德烈公爵突然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性的决定。“仅仅是我心里知道一切是不够的。大家一定知道这一点:皮埃尔和那个飞上天的女孩也包括在内。每个人都必须认识我。我希望我的生活不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与我无关。我的生活应该体现在每个人身上,他们应该和我一起生活!”(第602页)这段话深深打动了我。从那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周围的人是那么的不同,那么的格格不入。我想让他们像我一样体验这种深刻的崇高感。但是,我发现中国没有人会被你表达的这种崇高理念感动,除了微笑。最多只会被一般家庭和那些被咀嚼过的爱情感动和回味。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才加上这个个人评论。)我们中国人习惯于崇拜大人物或名人,而不是思想。他们认为,即使是一个伟大人物或名人的日常表达,也是一个绝妙的想法,就像书中描述的大美人,导致贝苏丈夫悲剧的女人:一个迷人而聪明的女人的名声在庞雅文·法西利耶夫娜·贝苏那里是不可动摇的,以至于她可以说出最俗气和愚蠢的话,每个人仍然赞美她的每一句话。(第626页)安德烈·保尔科夫斯基和皮埃尔·贝松约是托尔斯泰倾注心血、刻意刻画的两个耀眼且极具智慧的人物(其实保尔科夫斯基家族是以托尔斯泰的母系家族为原型的,托尔斯泰的母亲和母亲的家族对托尔斯泰的传承和影响很大,而安德烈·保尔科夫斯基的姐姐和不太好看的玛丽亚公主是以托尔斯泰的母亲为原型的)。他们在书中的长篇独白和丰富的内心思考与自省,赋予了这本书一种伟大而耀眼的光环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它不是一部简单的小说,而是一部人类精神财富的杰作。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长篇大论的独白和反思,前所未有地丰富了我的精神,让我的思想不受影响和限制(可能有人会指出这是悖论,但我不想在这里白费口舌。我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和没有思想的人浪费口舌)。有意思的是,Buel的思想在Biende中不一定是肤浅的,但他始终是一个思想者,不善于付诸行动。我不禁想起那些流亡巴黎,经常在酒馆和咖啡馆里谈论革命的革命者。安德烈不一样。托尔斯泰后来在自己庄园里的改革,其实就是安德烈的写照。只有他们两个能和睦相处,而其他贵族全都受到影响,华而不实,金玉其外,他们中间的势利小人都毁了(当然头脑简单的罗斯托夫伯爵除外,他是以他的父亲为原型的)。托尔斯泰的思想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他反对封建制度,但也怀疑新兴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和制度(当然不是站在它的对立面)。我以前很不认同他“晦涩”的思想,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当代世界发展的观察和了解,现在仔细想想,他的思想和观点确实是高瞻远瞩,博大精深。他不仅看到了垂死身体的腐烂。俗话说,三岁看,七岁看。多么永恒的托尔斯泰啊!(我现在才加上这个个人评论)索尼娅拿着一个杯子穿过大厅走进餐具室。娜塔莎透过食品室的门瞥了她一眼。她想她记得有一次,光线从储藏室的门射进来,索尼娅拿着一个杯子走过。“是的,完全一样,”娜塔莎想。(第739页)这种生活和心理细节怎么和我偶尔的心理活动如此相似?那很奇怪。托尔斯泰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这个不平凡的人,如何用文字生动地写出如此微妙的心理细节?佩服佩服!1984 12 1星期六晴一个人有意识地为自己而活,却是全人类达到历史目的的无意识工具。人的所作所为是不可逆的,一个人的行为和无数其他人的行为同时产生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人站在社会阶梯上的位置越高,他和越多的人发生关系,他对别人的权力就越大,他在每一个行为中的命运和必然性就越明显。..................................................................................................................................................................................(第864页)人在江湖尚且身不由己,何况权力的位置之上。这就是“责任”。通常他得做点什么,否则不行,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重大历史事件。所以,他们的行为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他必须按照某种规律行事。而他的行为作为历史的无意识工具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有意识的日常生活,从而形成了正常的人类生活和群体、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周一,1984,65438+2月,10第三卷第870页有一句法语,有点意思:“Quos vult perdere—dementat”(意思是:谁要破坏——拿走它的理由)Bufuer(第887页注:“K.L.A.P fuel”)。)作为普鲁士将军,耶拿战役后加入俄军,在1812战役中被征入俄军第一计划。)他是那种无可救药的自信,不可改变,自信到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是这样的人,正是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建立在一个抽象的概念上的——科学是绝对真理。这位法国人很自信,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力和身体上对男人和女人都同样不可抗拒。英国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所以他作为一个英国人,总是知道他应该做什么,知道他作为一个英国人所做的一切无疑是对的。意大利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容易冲动,容易忘记自己和他人。俄罗斯人自信是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完全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差的,也是最顽固的,也是最讨厌的,因为他认为自己懂得真理和科学,这些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真理。(第911—912页)俗话说,德国人严谨,英国人冷静,法国人迷人,意大利人冲动,俄罗斯人多疑,不信任狡猾。哈哈,德国人是工程师,英国人是政治家,法国人是演员,意大利人是运动员,俄罗斯人是乡巴佬(不过这是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笔下的人物,不是现在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的俄罗斯人)。一个好的指挥官不仅不需要什么天才或者什么特殊的品质,还缺少人类最高贵最优秀的品质——爱、诗、善良、哲学和探索性的怀疑。他要有所克制,坚信自己在做的事情很重要(否则他不会有足够的耐心)。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统帅。上帝不许他做人,不许他爱任何人,不许他同情任何人,不许他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说明天才理论早就为他们捏造了,因为他们有力量。战争的胜利不是由他们决定的,而是由队伍中喊着“崩溃!”或者大喊“万岁!“人。(917-918页)战争是最野蛮的非人化行为。为什么要想到什么是人类最文明的东西,比如爱情,诗歌,哲学?让我想起脑海中突然闪过的一个画面: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下了一整只鸡,但他的眼里却流下了慈祥的泪水,因为他非常同情这只鸡(如果不是鳄鱼的话)的悲惨命运。但是吃鸡对我们人类很重要,所以人类所有的道德、理论、艺术等等都是为了吃鸡而编造的。但是这些理论有什么用呢?当你拿到鸡肉的时候,咀嚼它。所有其他的想法和理论都是多余的。另外,从上面可以看出,托尔斯泰一直反对科学方法,认为与其用人脑来制定和发展一些理所当然的原则,不如用“上帝”给予的直觉判断来从事一件大事。”他不会有自己的主见。“他不会计划任何事,也不会做任何事,”安德莱公爵想。但是他想听每一件事,记住每一件事,把每一件事放在适当的位置,不会阻碍任何有用的事情,也不会允许任何有害的事情。他知道有比他的意志更强大更重要的东西,这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能看到这些事件,明白它们的重要性,而当他明白了这种重要性,他就可以不干涉这些事件,放弃个人意志,这就有了另一个目的。(第1016页)也就是说,人有一种天生的洞察力,事物有自己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而像人的意志这样的东西,往往是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干扰造成的。要想让事情有一个好的结果,就要“看到”这个事情的“必然趋势”。成功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及时放弃自己的必然趋势。(安德烈亚斯)“啊,我的朋友,我最近觉得活着很痛苦。我知道,我知道的太多了。它不适合人们尝试善恶知识的果实...(第1105页)真的是一种痛苦。人最好稳扎稳打,浑浑噩噩,什么都不要想,就像鸡和猪一样,只求目前吃好睡好,不要想自己最终的命运。只有这样,人才能快乐而满足地度过一生。苦恼往往是有脑子的人自找的。1985 65438+10月14周一Sunny看完了第二集,去图书馆借了第一集。可惜这第三集是董翻译的,有些翻译和我一直在看的的翻译不一样,而的第三集也找不到了,一时联系不上,就又在别处借了的翻译的第三集。安德鲁公爵再也忍不住了。他为他的同伴,为他自己,为他们的错误,也为他自己,流下了深情而亲爱的眼泪。(注:身负重伤的安德看到了他曾经的情敌阿纳托利·库拉干,娜塔莎想和他一起战斗,在与法军的战斗中砍断一条断腿时痛哭流涕)“慈悲,对兄弟的爱,对爱我们的人的爱,对敌人的爱(注:这个敌人可能指阿纳托利·库拉干),是的,上帝在世界上所宣扬的。这就是我珍惜生命的原因,这也是留给我的,如果我还活着的话。但是现在已经太晚了。我知道!”(第1158页)1985 65438+10月15星期二晴“是的,爱,”他(指安德莱)想得很清楚,“但不是那种爱,就是因为某件事,出于什么目的,或者出于什么原因,但我经历了那种爱,那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一个对象。我现在也体会到了那种快乐的心情。爱你的邻居,爱你的敌人。爱一切——用各种表现形式爱上帝(我注:这句话可能翻译为“爱上帝创造的各种表现形式”,即上帝的存在可以在各种表现形式中体现出来)。爱亲爱的人,你可以用人类的爱;但要爱敌人,只能用神圣的爱。所以当我觉得我爱那个人的时候,我觉得好幸福。他的情况如何?他还活着吗?.....以人类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变恨;但是神圣的爱是不能改变的。死亡和任何东西都不能摧毁它。这是心灵的本质。.....(第1305页)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很深。世界上真的有两种爱情吗?前者存在。至于后者,我已经从罗曼·罗兰和雨果的作品中体会到了,但似乎托尔斯泰阐述得很深刻。我期待这种爱的境界。我认为拥有这种爱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这种爱是博爱,不需要特定的对象,而是来自一颗善良的心。21,1,0985年1月1日星期一多云(安德烈公爵临死前的感受:)他感受到的是自己与世间万物的疏离感,以及快乐而陌生的漂浮感。他不急不躁,等待着他即将遇到的。那个严峻的、永恒的、不可知的、遥远的东西——他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地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离他很近,而且,由于他身体的奇怪的光线漂移,它几乎是可能的和真实的。.....(1391页)啊——怎么说呢?死亡,对我来说,意味着整体的终结,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我这个小身体的终结,而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一切的终结,整个世界和整个宇宙的终结。欢乐、痛苦、热情、彷徨、朋友、亲人、敌人、小时候的某个夜晚在院子里听到一种奇怪的虫鸣、遇见那个第一次让我的心怦怦直跳再也不会忘记的人、我们心里经常想的事、我们痛苦的事、一切的一切、阳光、月光、海洋、晚霞中的废墟、在晨风中独自摇曳的树梢、那首熟悉而优美的歌...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宇宙,我的日记,我的感情,所有的秘密,所有快乐和痛苦的源泉,等等,都消失了,就像消散的烟云,再也无法挽回。在这种场合,我不能像安德烈那样对过去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任其远去。我不相信永恒而严格的主张。我一定会怀念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所有世俗的事情和感受。当我在写和听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时,它是如此迷人,如此怀旧,如此不愿想起死亡。如果死亡是解脱,那么它不仅会解除痛苦,还会毁掉欢乐和美好。我不想用生命的感动和欢乐作为代价,只是为了摆脱终将成为过去的痛苦。不,我不想。不值得。不值得!即使是那个我不相信存在,被说成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他,坚持要我去见他,我也会像一个不愿意被强制打针的孩子一样,尽力去抗争,去呐喊。我不想轻易让那东西带我去一个永远回不来了的地方。当然,当我的离开变得不可逆转的时候,我会很难过,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我记得读过一本关于施特劳斯生平的书。在爱人的怀里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迷迷糊糊断断续续地唱着最后一首古老的德国民歌:孩子,孩子,我们现在要分别了。太阳再美,总有下山的时候...啊——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种现象的全部原因超出了人类的理解。但是需要找到人们心中的原因。人的头脑往往会忽略不计其数的复杂条件(每一个条件都可以独立地视为现象的原因),却抓住了第一个最清晰的近似原因,说:这就是原因。在历史事件中(这里观察的对象是人的行动的本质),最初的、原始的近似是上帝的意志,后来是处于最突出的历史地位的人的意志,也就是历史英雄们的意志。但是,只要我们探究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本质,即事件所涉及的整个人群的活动,我们就会相信,历史英雄的意志不仅没有主导人群的行动,反而他们自己往往被主导。.....历史事件的原因是所有原因的总和,除了这个唯一原因之外,没有其他原因。但有些规律支配着事件,有些是未知的,有些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只有完全放弃在个人意志中寻找原因,才能找到这些规律,就像人们只有放弃地球不动的概念,才能找到行星运动规律一样。(1398—1399)也许有时候,当我们周日在家里书房的书桌前,听着音乐,无所事事地翻看着早先的日记或者两本边角已经磨损的旧书时,我们会有一种感恩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