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花生研究获18专利8项。是什么支撑了农民李先明?

四川遂宁。67岁的农民李先明曾经学过种子种植。因为好奇花生为什么不花,他从1994开始投入前期开车投入花生种子改良研究的20万元,期间借款100万元。经过18年的研究,已成功培育出8种花生,获得8项专利。

李先明先生初中毕业后,因为热爱科研,从65438到0974,成为西平公社六村二组的生产队长和科研组长。因为工作表现突出,领导把他送到绵阳农业学校学习种子栽培三年。毕业后,李先明正好遇到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决定单干。当时他凑了几百块钱,开始做粮食倒卖生意,这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三年多下来,他赚了三万多,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不小的收入了。李先明用这笔钱买了一辆货车,开始跑运输。这一跑就是十年,用了十年的努力才获得了20多万的利润。

但是,李先明始终没有忘记,那依然是农业科研的梦想。我问李先生“你为什么会想到开发花花生?”李先明笑着说:“我看花生就是花生。为什么叫花生不开花?”原来,随着他对种子培养的研究,发现普通花生的品质不够好,营养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于是想培育一种全新的花生品种。为此,他花了18年。“花花生”研发期间,李先明完全没有收入。相反,一年的材料费和人工费支出是两万多元,还不包括家里的生活费。在李光明先生看来,他所做的工作与袁隆平有着同样的使命和意义。

对此,家里人不理解,亲戚邻居都嘲笑。李先明总是固执地坚持着。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培育出了比其他任何花生产品质量都高的“天然富硒系列旅游奇观花生”。在华中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的建议下,李先明先后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并联系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对“花生”的品质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硒含量为204 mg /100 g,且富含6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