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清泉能醉人——读姚少娥的《支竹词》

/沙月

在竹界,很少见到女诗人。这种情况是否说明了支竹词创作所需要的洒脱韵味和幽默是很多男性词人的专利?

我有大量的历代女性诗歌鉴赏。经常翻一翻,有些印象几乎可以确定。古代女诗人忧生厌贫,手指多为红色,温柔、内敛、美丽、半掩、羞涩,女性生活特征十分鲜明。当代一些学诗歌的女性,很多都是老年大学出来的,有一些观念的引导,但是她们打算大胆写作,把观念当诗,或者模仿勾号,忸怩作态。然而,涉猎支竹词创作,或将共同语融入诗歌创作的却不多见。

本文讨论的姚少娥是一个只有26个春秋的古人。明嘉靖年间女词人姚少娥,名青娥居士,又名姚青娥(《历代竹枝词》,第224页),书画家姚之女,浙江嘉兴名士之妻,住在豫园阁,貌似与汤显祖、屠隆同时代。他的家庭知识很深厚,从小就接触到。此外,他还勤于读书,读汉魏以来的各种藏书,临摹各种晋派的书法,文笔好,诗词佳作,吟诵不绝。她的丈夫把他的诗编成了诗集《豫园亭遗》。当时汤显祖的好友、被怀疑是《金瓶梅》作者的大学者屠隆作序,一直在一起。作家、画家陈继儒作序。陈旭高度赞扬了这位年轻学者的美丽和优雅。序列云:

李故范与的旧游。南湖落,梳妆台上明月依旧挂;西廓烟针,绣榻彩云不散。所以,当年的红粉,幻化出了绝世绿蛾。

秘枕异书,名人嫁人;春意融融,夫妻别扭;午夜飞舞,蝴蝶栩栩如生。肝肠似雪,能吟柳絮;直击爽,直击木兰的曹操。笔床茶炉,不巾梳闭门潜夫;珍惜牙签,少眉少帘。

鸟儿的梦很远,只在纱窗几尺处;秋天听起来悲伤,寂静,半明半暗。手翻贝叶,十指香;诗洗莲花,一尘不染。锻炼成智慧的心脏和骨骼,却只知道丝心是黄色的;洗去所有的花花绿绿的歌,我要作恶夺紫。等公车来信,必是金马书记;可怜的洞府,竟成了玉帝香案的收藏家。

伤心欲绝,珠子弹起,忽落;可悲的是,航天飞机变成了一条龙,飞了起来。柏炉寒,山茱萸寒;秦晓咽了口唾沫,舒凡不配!童丹在伍肆的领先地位已经被侵蚀,但幸运的是,绿色世界仍然被蜘蛛网缠住。是集万艳之巅遗,扫三千人妆;若干年后,韵脚继续飘逸,古曲的民族风格又复活了。让夫人的锦缎用来写字,就是送魏夫人吸笔啜泪!

《玉渊阁手稿》中有四首竹枝词,仍是四首写得好的竹枝词。

姚少娥的两首竹枝词描写了西湖的人事。诗中有景有人,物态人情都清新动人。

第二首是《丫鬟卖酒》。

卖酒楼近烟近水,酒旗挂树。

当作坊盖脸十五分半,一勺清水就能迷醉你。

诗人通篇用赋,关注事务。主人公“卖酒的姑娘”是诗人关注和描写的重点。

一两句故意绕过人物,心平气和地写,先从环境写起。

“烟水岸旁卖酒楼”,首先确定酒楼的大致朝向位于烟水迷离的西湖岸边;“春来树头挂酒旗”,然后点出餐厅的特色,在绿树的高度上摘了一个酒戏法,那就是餐厅的门。上述景物远近,视野由大到小,一个是全景,一个是特写。放“烟水”和“春旗”,是基于西湖的共同眼景和朦胧美好的环境,让读者对餐厅女孩的出现充满期待。

至此,环境已经铺好,下面就要转而描述人物了。

第三句“当方”的“当”字,意思正好相反。“方”的本义是放置坛子的土堆,诗人常把它作为餐厅。“当房”就是卖酒的意思。这句话用了一个大特写,特写是冲着酒坛边上十五岁的酒女。然而,这个年轻可爱的女孩并没有面对面出现,而是害羞地俯下身,玩起了“半藏脸”。发人深省的是,今天的人读到这里,会不会想到“奶茶妹妹”?

在句子的最后,我写了饮酒者的情感经历。“一勺清水能醉人。”当我写到水不醉人,饮者醉。那不是很好吃吗?但从字面上来说,是水,却一点也不显得突兀,感觉不像浪子。结论是酒客们体验出来的,为卖酒的可爱喜人的姑娘做了一个美丽的陪衬,让一个“半隐半现”的春光变得诱人而清澈。结论好像是今天网络上的一个爱情故事,女生很喜欢,无法拒绝。试想,在这里写作的年轻女诗人,是不是也一样聪明开朗?

明末评论集《玉镜与杨秋》中有三四句是“直为妙”,深得我心。全诗的亮点是结论。除去一些艺术手法,单是诗人清新生动的口头语言就足以打动读者。据说是西湖第一才子屠龙亲自挂帅,为其作序。估计他也被这首竹枝诗感动了。

第四首歌是关于一个走在春天的女孩。

严清华春暖花开,色欲熏心。

红裙忽显绿荫,袖已过桥。

这首诗充满了风景和人,“漂泊的情怀”,生动活泼,活泼多彩

前两句写西湖春色,写春游女青年的小心情和小风景,很热闹。小情绪也热闹。

第一句的“暖眼花”,写在空中,写在地上。春光明媚,春风温暖,春云如洗,春燕剪柳;花是五颜六色的,春花争妍。“饶”字的意思是“盛多”。天上地下,春意盎然,春意在目。这样的春色怎么对得起?第二句“色迷迷的流浪”,写的是享受春天的游客。被春光迷住的游客,在无边的摇曳春光中感到快乐,不知身在何处。那时候,那些笑脸,那些喧闹芬芳的身影,只是忙碌。

突然出现了更热闹的一幕:“红裙骤显绿荫,衣袖纷纷过桥。”杨柳依依的湖边闪现出一件件艳丽的红色装束,如霞般明亮。哦,一群突然跑出来的女生。

在古代,红色的衣服是吉祥的衣服,通常在婚礼或重大节日时穿着。《元史·舜帝纪》中记载“红花金花长短裙”是明代前朝的延续。在服饰上,他们比拼的是华丽、奢华、新奇、美丽,让人分不清贵贱。明代徐渭有言:“风筝竞低高,断了线,风筝飞。”如果一双红色的靴子没有瑕疵,如果一件红色的外套还不错。"可见,红色是明代的流行色. "女生一起穿一样的红衣服,同时出行,去湖边春游,香风吹来,眼花缭乱,最后是好兴致。任何人看到了,都忍不住春暖花开,喜笑颜开。一个“突然”字,出于游客的意料之外,突然而迅速地出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活泼可爱的姑娘不就是盛开的花朵吗?游客们被春光和这群无拘无束的旅游少女陶醉了。

你看那些突然出现在游客视线里的红衣少女。原来,他们还在小心翼翼地牵着手,乐在其中,叽叽喳喳,正成群结队地从西湖的断桥上走下来。“展”的动态,“接”的动作,“度”的群体行为,此起彼伏。通用语言书写常态。写下两句话,没有一句是不合理的,没有一句是不能理解的。

“接班”是年轻同龄人之间相互关爱的行为。女人婚后旅行,要端庄冷峻。只有在结婚前,甚至订婚前,你才能如此放肆。这个画面很美,想象空间很广。在明朝,女人穿宽袖的裙子和夹克。被关在宽袖子里的绿色小手是看不见的,但你可以想象。它们细腻、柔软、油腻。哇,别做梦了?

第一首是关于酒女烧春的:“卓姑娘家在金水岸附近,酒旗斜挂在树头上。当你不只是燃烧春天的美丽,吸着冰冷的果肉也是醉人的。”第三首歌是关于一个著名的女人划桨:“春风无处不在,著名的女人划桨和混合。曲旖旎追彩云,万飞花飞。”这两首歌同样巧妙、精彩、动人,一个女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前者,身材婀娜,醉人眼球。后者在湖上游弋,唱着走着,妩媚动人。这些淳朴可爱的女孩,在她的作品中,获得了永恒的青春。

姚少娥的《竹枝词四首》大概是太过低俗,使得她所有的作品都未能进入历代女性诗歌鉴赏的法眼,但无损她的光彩。诗人自带亮点,几乎是用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的气质是她选择常用词来描述生活的基础。26岁英年早逝,大概和生病之类的有关。但即使饱受病痛折磨,她依然恪守自己的本心,诗词歌赋犹如一勺清水,陶醉了后世众多青年诗人。她表达了自然的声音,用她那个时代的一些女诗人所鄙夷的自然的语言来书写自然的女儿,取得了与她那个时代的男诗人不相上下的显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