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键盘按照QWERTYUIOPASDFGHJKLZXCVBBNM的顺序排列?

你知道QWERTY是什么吗?它指的是键盘的前六个字母。有没有发现这6个字母和另外20个字母在键盘上的排列增加了打字的难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安排呢?让我们找到答案。

1.QWERTY键盘是为了降低打字速度。

起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太快,有些组合键容易出现卡键问题,那么克里斯托弗?拉森吗?克里斯托弗·莱瑟姆·肖尔斯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把最常用的字母放在相反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放慢打字速度,避免卡键。格兰特在1868申请了专利,第一台采用这种布局的商用打字机在1873成功投放市场。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今天键盘的排列。

讽刺的是,这种129年前为了减缓打字速度而形成的键盘排列方式一直延续至今。1986布鲁斯?Buryvein爵士曾在《奇妙的写作机器》一文中说:“QWERTY的排列是非常低效的。”例如,大多数打字员都是右撇子,但在QWERTY上,左手承担了57%的工作。两个小指和左手无名指是最弱的手指,但使用频率很高。中间一栏字母的使用率只占整个打字工作量的30%左右,所以为了打出一个字,你经常要上下活动手指。

2.DUORAK键盘比QWERTY键盘快得多。

Augst in 1930?奥古斯特·德沃夏克发明了一个高级的多拉克键盘系统,其中九个最常用的字母被列在键盘上。这种设计使打字员不用离开键盘就能打出至少3000个字。QWERTY只能做50个字。DUORAK通过减少手指的运动量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用DUORAK,打字员的手指平均每天移动65,438+0英里,而QWERTY则移动65,438+02到20英里。

二战期间,奥格斯特?多拉克曾经集结14海军打字员练习多拉克。1个月后,他们的速度提高了惊人的68%。多拉克键盘让右手承担56%的工作;最有力的手指工作量最大;70%的打字是在中间一栏完成的,不用动手指。但当时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物资匮乏。这款新键盘没有询问市场就停产了。

自己试试DUORAK键盘吧!

Windows内置了对它的支持。打开控制面板→键盘,进入输入法区域设置选项卡,点击添加按钮,将输入法区域设置为英语(美国),在键盘布局/输入法一栏找到“美式英语-DUORAK”。经确认,关键岗位已全部变更。现在你有资本提高你的英文打字速度了。当然,重新适应新系统,耐心训练,才能成功,还是需要时间的。

3.更高级的麦芽键盘

比多拉克更进一步的是李恋?Lillian Malt发明的麦芽键盘。它改变了原来交错排列的字符键行列,让大拇指更加好用,让原本远离键盘中心的“退格”等键更容易够到。但是麦芽键盘需要特殊的硬件安装在电脑上,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还有以下说法

电脑键盘是从英文打字机键盘演变而来的。当它第一次出现在计算机上时,它是作为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的部件出现的。

磁带打字机和卡片打字机

事实上,键盘比电传打字机更早出现在电脑配件上。在计算机还能占据一个大厅的时代,主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是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当然,这些纸带和卡片不能用手一点一点地磨损。它们被特殊的“纸带穿孔机”和“卡片穿孔机”磨损了,两台机器也都有一台电动打字机作为输入设备。只是相对而言,这两个设备不是电脑的一部分,与电传打字机不同,所以我们不把它们作为电脑键盘发展史的一部分。

在键盘+显示器输入输出设备出现之前,“电传打字机”是计算机主要的交互输入输出设备。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台打印机,上面有一个键盘,用户输入的文字和计算机输出的结果都会打印在键盘前面的打印输出端口上。

电传打字机是主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时代最重要的计算机交互输入输出设备。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显示器设计的成熟,电传打字机逐渐退出了计算机的世界,而键盘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设备。

“电传打字机”的键盘不像今天的电脑键盘那样按键多、功能全。其实和全尺寸打字机键盘差不多,胶木塑料下面有机械按键结构。这种设计也被早期的电脑键盘所继承。

这个时期由于个人电脑体积小,流行的设计是把键盘直接做在主机上,著名的APPLEII系列电脑就是这样的结构。然而,随着IBM PC开始将当时巨大的硬盘引入个人电脑,在80年代中期,独立键盘成为主流设计。

早期的键盘几乎都是机械键盘,准确的说是机械触点键盘,以电触点为标志,以机械金属弹簧为弹性机构。这种键盘手感硬,键长,键阻变化快而脆,与打字机键盘的触感很接近,在当时非常流行。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怀念这种键盘的触感。

但是机械触点键盘最大的两个缺点是机械弹簧容易损坏,长期使用后电触点会氧化,导致按键失效。因此,90年代以后,机械触摸键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起初,它被电磁机械键盘所取代。电磁机械键盘仍然是机械键盘,但与机械触点键盘不同的是,它不是依靠机械力来连接两个电触点,而是将电触点闭合在一个微型电位器中,在按键下放置一块磁铁,通过磁力来连接电流。

电磁机械键盘相对于机械接触式键盘,使用寿命要长得多,但还是没能解决机械键盘的机械运动部分容易损坏的问题,所以电磁机械键盘并没有在市场上存活多久,很快就被80年代后期出现的非接触式键盘所取代。

因此,非接触式键盘相对于以前的“接触式键盘”有所不同。与“触点键盘”不同,它们不是依靠导电触点的机械通讯来获得按键信号,而是依靠按键本身电参数的变化来获得按键信号。因为不需要触点的机械接触,所以它的使用寿命可以强很多。

主要的非接触式键盘有电阻式键盘和电容式键盘。其中电容式键盘由于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应用更广泛。与机械键盘相比,它最大的两个特点是用弹性橡胶制成的弹簧代替了机械金属弹簧,同时通过键底与键盘底部两个电容板之间的距离变化带来的电容变化,改变机械键盘的电气连通来获得按键信号。

和机械键盘相比,电容键盘的手感变化很大,变得柔软灵活。这种手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目前键盘的主流设计手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章说现在的键盘都是电容式键盘,但其实这种手感并不是来自于电容式结构而是来自于橡胶弹簧对机械金属弹簧的替代,这并不是电容式键盘是电容式键盘的原因。

由于电容式键盘的原理,每个按键都必须做成独立的封闭结构,这样的键盘也被归类为“封闭键盘”。

对于大部分键盘文章来说,电容键盘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其实他们的错误也在这里。为什么?这里先卖一个键,讲到键盘的结构再继续。

键盘的键位设计

一个键盘的键位设计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主英文和数字键的设计,一个是各种辅助键的设计。

最常见的英文和数字的设计方案就是俗称的“QWERTY”科迪键盘。这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在1868中发明的一个密钥方案。

众所周知,黄凤英键盘的主要设计目的是让击键速度不要太快。但是很多文章都有一个小错误,就是科迪键盘的键位设计并不是为了“让击键速度不要太快造成卡顿”,而是为了“尽量提高打字速度而不卡顿”。

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微妙的区别,也就是说降低打字速度不是最终目的,QWERTY键盘也不是一味的降低速度。虽然它有一个降速设计,把ED这样的常用组合放在一个手指上,但也有er这样的加速组合键很多。

其实这样设计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械打字机的结构。型杆的结构决定了当两个离得近的型同时按下时会卡死,而离得远的两个型不会发生同样的问题。我相信有使用英文打字机经验的人应该都有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