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的地理环境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初步核算,201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8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可比增速,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15亿元,增长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6亿元,增长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761亿元,增长65.438+0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7%,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为4.4:59.0:36.6。与2013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第二产业下降1.0%,第三产业增长1.2%,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56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18%以内。动态清理城镇零就业家庭,失业再就业362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00人。全年,* * *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6个班,培训学员360人。
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19起,比上年减少140起,下降30%。死亡76人,比上年增加2人,增长2.7%;重伤183人,比上年减少261人,下降58.6%;经济损失2067万元,比上年增加565万元,增长37.6%。
第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54.38+0.5亿元,增长4.6%。从农业产量看,粮食总产量32558吨,增长3.9%;油菜籽产量2484吨,增长3.1%;蔬菜总产量188777吨,增长4%。瓜果总产量189862吨,增长7.2%。畜牧业和水产业方面,出栏生猪25.3万头;02000头牛被宰杀;0900宰羊;60.9万只家禽被释放;水产品4315吨。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区新增农业企业4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建成农产品基地12个,扩建蔬菜基地3500亩,建成无公害种植面积0.8万亩;建设3个标准化养猪场;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现农民专业合作社77个,增长23%,成员3200人,增长10%。新建和改建水利工程5项以上,总投资2274万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投资4700万元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3个;建设和改造三个行政村的配电网。新建了6个农家书屋。新建农村沼气池8座30立方米,垃圾桶7.5万个,完成庭院绿化10283户,植树60多万株。全年解决2.4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其中新增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41.63亿元,产销率达到99.1%。
建筑行业崛起。年末,全区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5家,总产值654380+0082.2亿元,增长3.3%。房屋建筑面积31.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03亿元,增长27.4%。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45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5个。
工业投资占主导地位。全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713亿元,增长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6.3%。
房地产开发稳步增长。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765.438亿元,增长2.9%。商品房竣工面积135153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6888平方米。
动词 (verb的缩写)商业、贸易、旅游和投资促进
社会消费繁荣活跃。在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有效提升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年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1.4.8亿元,增长1.3%。全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9家,限额以上单位达到81家。2001年外贸进出口2243万美元,同比增长17.93%。
旅游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旅游总收入221.8亿元,增长22.27%;接待国内外游客34941万人次,同比增长17.5438+0%。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投资2000万元以上行业新开工项目15个,引资15.83亿元,到位614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吸引资金7.43亿元,到位资金5.98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8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6543.8+0.7亿元。
不及物动词金融
综合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654.38+0.295亿元,增长654.38+0.33%;一般预算收入5.99亿元,增长27.9%。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3.66%,财政总收入占GDP的7.01%。一般预算支出9.27亿元,增长20.55%,其中农林水支出6680万元,增长3.37%。科学技术支出1.39万元,增长4.51%;医疗卫生支出12203万元;教育支出15080万元。
七。教育、科学和技术
教育得到巩固和改善。全区在职教师1262人,其中小学42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所,中学4所,在校生23397人(含民办)。全年完成3所合格学校后续建设,我区向教育强区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学前教育质量提高。全年投资275万元完成衡州路(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区共有幼儿园65所,入园儿童830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1,000%。二是义务教育全面发展。小学生(含民办小学)2121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100%,巩固率100%。初中生2180人(含民办学校);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巩固率99.6%。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1,61亿元。按照新标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专利申请221件,授权专利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件。专利申请73件654.38+万人,专利授权47件654.38+万人,发明专利授权4件654.38+万人,科技成果转化50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R&D机构的比例为27%。技术市场全年合同额3.57亿元,产学研签约项目22个,技术开发与服务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总数2.45万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16人,科技特派员24人,服务企业科技人员1740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96%。
八。文化、体育和健康
文化体育事业成绩突出。文化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全区共有乡镇、街道文化站11个,其中综合乡镇文化站4个,街道文化站7个。文化馆1,公共图书馆1,纪念馆1,电影院1。青年学生课外活动中心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2个,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4个,社区文化广场23个,示范院校1个,学校4所,学习中心10个。增加了1300多本书。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年举办“广场旬演暨社区周周乐”演出64场,其中“广场旬演”4场,“社区周周乐”演出60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人心。体育成绩显著,全省青少年经常性体育竞赛金牌10枚。网球代表省市获得5次全国冠军,5次亚军,8次全国比赛亚军。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 *拥有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区医院3个,乡镇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中心1个,其他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208个。卫生技术人员98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71人,注册护士455人,卫生防疫人员92人。医院和保健中心有887张床位。农村合作医疗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地区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到65%。重点防治重大传染病,确保人民健康。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1063,发病率为332.18/16万。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7.3%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2.24%,住院分娩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为95.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32‰。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提升。全区两厢升级改造投资461.4万元。衡州大道、湘江东路老两厢焕然一新,拆除防盗网44244平方米,改建防盗网23585.5平方米,拆除遮阳帘23951米,新增绿地23947平方米,改造墙体25700平方米,粉刷墙面66038平方米,整治管线8.3万条。投资约1.9万元,解决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沟堵、路不平、灯不亮”等民生项目。新增沥青5206㎡,硬化路面3320㎡,疏通下水道31,61m,清理化粪池257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7盏,特别是苏州湾小区,投资近30万元。投资381万元全面修复狮山路、健翔路,新建沥青路面2700平方米,修复混凝土路面下沉700平方米,投资39万元修复提升机场停机坪周边地区蔡家灶,部分路段拓宽1.5-2米,修复混凝土1.802平方米。全区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7442.42吨、1911.70吨、4748吨和3727.45吨,同比分别下降7.89%、6.12%、25.67%和0.67%。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4.3%,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全区有国家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村6个。
X.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年底时,该地区总人口为340,600人。据区人口计生局统计,全年出生人口2788人,出生率为9.41‰;死亡人口为1791,死亡率为6.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出生性别比109.15: 100。符合政策生育率90.96%,多孩率10.00%。全区给予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89.7万元,935人,给予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别扶助金1.91.2万元,395人。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现金收入25129元,增长9.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 * *征缴企业养老保险金1.371.8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9%,发放基础养老金1.322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失业保险金654.38+0.02万元,占年度目标的654.38+0.70%。新农保和城居保265万元,占年度目标的102%,基础养老金113.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340万元,年度目标11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740万元,生育保险6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1.20%;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发展率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5%。
民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登记结婚2573对,登记离婚810对,登记收养0对,老年人优待证2973张。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综合服务快速发展。全年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贴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