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竹节参的别名 7 来源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竹节参的用法用量 11 化学成分 12 竹节参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12.2 来源 12.3 性状 12.4 鉴别 12.5 检查 12.5.1 水分 12.5.2 总灰分 12.6 竹节参饮片 12.6.1 炮制 12.6.2 性味与归经 12.6.3 功能与主治 12.6.4 用法与用量 12.6.5 贮藏 12.7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竹节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竹节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竹节参 1 拼音
zhú jíe shēn
2 英文参考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Panacis Japonic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apanese ginse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竹节参为中药名,出自《本经逢源》,为《本草蒙筌》记载的人参芦之别名[1]。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 的干燥根茎[2]。
《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Rhizoma Panacis Japonic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Japanese ginseng(《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竹节参的别名竹节参[3]。
7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 A. Mey.的根茎[3]。
8 性味甘、苦,温[3]。
9 功能主治功在涌吐,升阳,益气升阳,养心益智[3]。主治脾虚久泻,脱肛,神疲乏力,心悸失眠,低血压症[3]。
10 竹节参的用法用量煎服:3~9g;或研末服[3]。
11 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3]。
12 竹节参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竹节参
Zhujieshen
PANACIS JAPONICI RHIZOMA
12.2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r jaPonicus C.A. Mey.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和外皮,干燥。
12.3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苦、后微甜。
12.4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2~10列细胞。皮层稍宽,有少数分泌道。维管束外韧型,环状排列,形成层成环。韧皮部偶见分泌道。木质部束略作2~4列放射状排列,也有呈单行排列;木纤维常1~4束,有的纤维束旁有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中央有髓。薄壁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7~70μm,并含淀粉粒。
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木纤维成束,直径约25um,壁稍厚,纹孔斜裂缝状,有的交叉呈人字形。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15~70μm。梯纹导管、网纹寻管或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70μm。树脂道碎片偶见,内含黄色块状物。木栓组织碎片细胞呈多角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淀粉粒众多,多单粒,呈类圆形,直径约10μm,或已糊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5~10滴,搅匀,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密塞,振摇约10分钟,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硫酸与30%乙醇(1—20)的混合溶液10ml,加热回流2小时,用三氯甲烷20ml振摇提取,分取三氯甲烷液,用水10ml洗涤,弃去水液,三氯甲烷液蒸于,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人参二醇对照品、人参三醇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齐墩果酸2mg,人参二醇、人参三醇各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5: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2.5 检查 12.5.1 水分不得过13.0%(附录ⅨH 第一法)。
12.5.2 总灰分不得过8.0%(时录ⅨK)。
12.6 竹节参饮片 12.6.1 炮制用时捣碎。
12.6.2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肺经。
12.6.3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祛痰止咳,补虚强壮。用于痨嗽咯血,跌扑损伤,咳嗽痰多,病后虚弱。
12.6.4 用法与用量6~9g。
12.6.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2.7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