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有几个校区?

一、陕西科技大学有几个校区。陕西科技大学有两个校区,即南校区和北校区。南校区地址为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朝阳路,北校区地址为汉中市汉台区河东镇陕西科技大学北校区。

二、陕西理工大学简介

陕西科技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汉中北临秦岭,南平巴山,汉水穿境而过。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湿润。适宜学习生活,被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学校创建于1958,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国首批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汉中周边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唯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经历了汉中大学、汉中师范学院、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陕西理工学院的发展阶段。2001汉中师范学院与陕西理工学院合并为陕西理工大学。20016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大学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

学校有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654.38+0.36万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有17学院,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本科专业65个。拥有语言文学、机械工程、生物、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7个中国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6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1万元。学校藏书223.53万册。

学校有1135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891人,其中博士26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59人,其中教授125人。目前,双聘院士3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1人,*特聘教授(双聘)2人,入选“三五人才工程”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模范、青年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40余人。全校全日制学生近两万人。

陕西科技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凝练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奋斗、服务基层,培养得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目前有2个国家级专业,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15个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网络课程,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10个省级教学团队、8名省级名师、2所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10个省级一流专业(含3个建设项目和7个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65438+万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各自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始终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团队,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以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理科学科群、以产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为特色的工科学科群、以汉水流域文化历史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其研究方向为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和研究服务平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15篇,其中1053篇被SCI等四大索引收录,出版图书和教材603部,授权国家专利2335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0项;获得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近年来,学校以“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引进“*”和国家高端外国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积极聘请院士,“*”等教育部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双聘教授,同时启动“千万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博士,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