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插座详情大全

SATA插座,即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Serial ATA。这是一种新型的硬盘接口,与并行ATA完全不同,因数据的串行传输而得名。SATA总线采用嵌入式时钟信号,纠错能力更强。与过去相比,它最大的不同是可以检查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发现错误会自动纠正,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属于佐康股份。

基本介绍中文名:SATA插座公司:佐康股份全称:Serial ATA插座性质:新型硬盘接口类型插座产品概述、产品性能、优点、原理、物理设计、兼容性、优点、标准规范、前言、标准变更、接口优势、存储标准、连接器差异、规范增强、应用增强、下一阶段、问题及解决方案、问题、操作方法、ESATA、简介、前景、产品概述SATA是Serial ATA的简称。这是一种新型的硬盘接口,与并行ATA完全不同,因数据的串行传输而得名。SATA总线采用嵌入式时钟信号,纠错能力更强。与过去相比,它最大的不同是可以检查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发现错误会自动纠正,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产品的性能优势与并行ATA相比,SATA有很大的优势。首先,串行ATA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可以用更少的位宽使用更高的工作频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串行ATA一次只传输1位的数据,可以减少SATA接口的引脚数,减少连接线缆数量,提高效率。事实上,串行ATA只需要四个引脚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这四个引脚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传输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种架构还可以降低系统能耗和系统复杂度。其次,串行ATA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串行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0 MB/秒,高于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可以达到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133 MB/秒。串行ATA 2.0的数据传输速率将达到300 MB/秒,最终串行ATA 3.0将达到600 MB/秒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原理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串行ata的数据传输速率。就串行通信而言,数据传输速率是指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实际比特率。串行ATA 1.0的传输速率为1.5Gbps,串行ATA 2.0的传输速率为3.0Gbps,与其他高速串行接口一样,串行ATA接口也采用了一套编码机制来保证数据流的特性。这种编码机制将原始的8位数据(即1字节= 8位)编码成10位(即1字节= 10位),这样,串行ata接口的每个元组串行数据流包含10位数据,编码后的串行ata传输速率相应地是实际串行ATA传输速率的十分之一,因此1.5 Gbps = 158物理设计SATA的物理设计可以说是基于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的,所以采用四芯布线;所需电压大幅降低至250mV(最高500mV),比传统并行ATA接口的5V少20倍!因此,制造商可以在串行ATA硬盘上附加高级硬盘功能,如热插拔。更重要的是,在连接形式上,除了传统的点对点形式,SATA还支持“星型”连接,可以为RAID等高级应用提供设计便利。在实际使用中,SATA的主机总线适配器(HBA)就像网络上的交换机一样,可以以通道的形式与各个独立硬盘进行通信,即每个SATA硬盘都有一个专属的传输通道,因此不存在并行ATA那样的主从控制问题。SATA接口兼容性串行ATA规范不仅是基于未来的,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的方式,所以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问题。在硬件方面,串行ATA标准允许使用转换器来提供与并行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可以将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为串行ATA硬盘可以使用的串行信号。目前已经有多款这样的适配卡/适配器上市,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始投资,降低了升级成本。在软件方面,串行ATA和并行ATA保持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制造商不必为了使用串行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代码。此外,串行ATA布线比传统并行ATA(parallel ATA)布线简单得多,收放自如,明显改善了机箱内的气流和散热。而且SATA硬盘不同于一直陷在机箱里的并行ATA,扩展性很强,就是可以外装。外置机柜(JBOD)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散热和插件功能,还可以多线连接,防止单点故障。由于SATA和光纤通道的设计是一样的,所以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来保证传输速度,这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点串行ATA比并行ATA有许多优点,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品。而且从并行ATA过渡到串行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与ICH5系列南桥芯片相比,英特尔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4个,而并行ATA接口从2个减少到1个。英伟达的nForce4系列芯片组已经支持SATA II,也就是串行ATA 2.0,三星用Marvell 88i6525 SOC芯片开发了新一代SATA II接口硬盘,并于2005年初推出。值得注意的是,SATA和SATA II对硬盘性能的影响都不大。目前硬盘性能的瓶颈集中在硬盘内部机械机制、硬盘存储技术和磁盘速度决定的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即使是目前最顶级的SCSI硬盘,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也只有80MB/秒左右,更不用说普通的7200 rpm台式硬盘了。除非硬盘的数据记录技术有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垂直记录技术,否则很难跨越式的提高硬盘内部的数据传输速率。说白了,ATA 100对于现在的硬盘完全够用。之所以采用更先进的接口技术,是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突发传输速率,支持更多的功能,更方便易用,更有发展潜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SSD技术发展很快,有公司推出了SSD,比HDD快很多。因此,SATA和SATA II的引入和进一步发展是必要的。标准规范的前言SATA标准的出现,引起了计算机存储行业的兴起。除了改变过去的并行传输模式,串行传输模式不仅有效地减小了电缆的尺寸,而且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其实我们经常听到的SATA II的名字就是一个委员会的名字,成立这个委员会是为了制定最早的SATA 1.x标准。后来,该组织更名为SATA国际组织(SATA-IO)。但是萨塔二世的名字保留了下来。由于不同厂商的相关产品功能或支持不同,SATA产品的命名规则也不同。由于SATA-IO没有硬性的命名规则和功能要求,也造成了推广初期产品定位的诸多问题。一般厂商都是以特定功能作为命名规则,最常见的是以其最大传输速度为标准。常见的名称有SATA 300、SATA 3Gb/s、SATA 3G等,也有部分直接使用SATA II作为其支持的规范名称。之后他们的产品在硬件规格上已经相当完备,所以大部分都摒弃了过去的速度命名规则。此外,在2005年8月底的秋季IDF展会上,SATA-IO将以前各厂商认可的3Gbps、本地命令队列(NCQ)、端口倍增器、端口选择器等SATA II的内容统一到了SATA 2.5的标准规范中,大大减少了市场的无序。2007年第一季度,SATA-IO发布了2.6版本,下一个3.0版本将在下半年发布。接口优势SATA 1.0的出现,代表着计算机行业正式从低时钟并行传输走向高时钟串行传输。初始规格定为1.5Gbps,显然比过去的IDE接口有更大的传输能量。但是虽然SATA提供了这么宽的总线,但是硬盘的速度很慢,转速和磁盘密度不够快,提高SATA总线的速度没有意义。很多人喜欢举的一个存储标准的例子:在限速200的高速公路上骑着50CC的绵羊摩托车,这刚好足以充分描述硬盘面临的困境。按照SATA 1.0的规格,其最大传输速度约为150Mbyte/s,但目前即使是转速超过10,000 rpm的高端SATA硬盘也无法超过100 Mbyte/s,为了充分利用SATA的高总线带宽,需要使用磁盘阵列。充分发挥SATA接口高带宽优势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带有端口共享器的硬盘外接设备,使单个SATA端口的带宽可以平均分配给不同数量的硬盘。目前单个硬盘的传输速度在IDE接口下不会比过去有更大的优势。其次,SATA虽然有热插拔的规格,但是目前的线缆连接线缆多是为内置硬盘设计的,最大插拔次数也只有200次左右。如果插拔次数超过这个数量,线缆连接器就会退化,甚至硬盘都有可能损坏。即使是外置的eSTAT线缆,插拔次数也只有2500次左右,与USB接口相差甚远,但这方面涉及到线缆材质与成本的关系。虽然SATA线缆在宽度上有优势,但是它的长度被限制在2米以内,这对于某些应用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限制,不过这可以通过xSATA来解决。ESATA和SATA接口规范增强了SATA 2.6版本中添加的技术,主要针对小型嵌入式存储或移动应用。这些技术内容分别包括以下几项:1。内置子卡电缆和连接器,可将SATA光驱安装到小型设备中(如***全外形)。2.您可以将1.8英寸硬盘安装到小型终端(如UMPC)的微型SATA连接器上。3.既然有了微型连接器的规格,自然要为这种微型连接器设计内置或外置的多路线缆和连接器。4.NCQ的优先级得到加强,使数据能够在复杂的负载环境下动态分配数据传输的优先级,以避免交通堵塞。5.可以允许笔记本电脑关闭或不使用NCQ功能,避免在驱动不完整的情况下拖累系统性能。下图:SATA 2.6开发的小型化连接接口。(SATA-IO)应用增强从上面的增强点可以看出,SATA 2.6版本主要是针对更小的应用,比如samll外形或者UMPC的内外规范。但这类应用中存储设备的数量有限,存储设备本身的速度会受到转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UMPC常见的1.8寸硬盘最大传输速度只有20mbyte/)。进口SATA规格似乎没那么必要。UMPC本身无法具备磁盘阵列的支持能力,唯一可能发挥SATA威力的应用方式就是使用端口共享器连接多个外部存储设备。传统机械硬盘的缺点在UMPC上一目了然,不仅耗电量大,而且容量增长缓慢。所以,固态硬盘(SSD)的异军突起,或许会成为SATA带宽提升的助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在UMPC上构建Express Card接口。与SATA相比,Express卡在规格扩展、速度性能、连接方式等方面其实比SATA更有优势。在未来的两三年内,SSD的价格和容量仍然是普通消费者无法接受的,传统的微型硬盘仍然有它的生存空间,所以SATA和Express Card在这方面的竞争还没有定论。SATA 3.0下一阶段最大的改进是将总线的最大传输带宽提高到6Gbps,大大增加了连接端口共享器和连接器的应用空间,在大容量、高速传输要求的外部应用中可以发挥优势。更好的耐心的连接测试也在进行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的细节还不清楚,但是现在,凭借其巨大的带宽,它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一般消费者应用的范围,它偏向于具体的专业应用,市场要小得多。机械硬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其传输速度也将维持现有范围。因此,硬件厂商为了有效消耗这些巨大的带宽,势必会开发出更多不同的连接方式,让消费者直接感受到数量增加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只专注于文字规范的推广,未能在相关应用中给用户带来好处。问题及解决方法:用GHOST备份系统我想在座的很多朋友都会做,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尤其是用SATA硬盘的朋友。在使用GHOST备份系统时,他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使用软盘或光盘引导至系统后,使用GHOST.EXE命令后,系统变黑并崩溃。GHOST不支持SATA设备吗?使用SATA硬盘后不能对系统进行备份吗?答案是否定的,SATA硬盘也可以用来克隆,但是在操作上需要一点技巧。SATA接口硬盘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正常情况下系统会死机。一般来说,支持SATA硬盘的主板都使用I865PE(北桥)和ICH5R(南桥)以上的芯片组。但是由于Ich5r南桥芯片本身的限制,在WIN9X、WINNT、DOS系统的使用下,会有一套IDE通道不可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启动GHOST后,系统会停止回显,因为GHOST无法判断此时系统中有哪一套IDE可用。知道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一般865的主板BIOS都提供了禁止一组IDE通道的选项,这样系统仍然只识别两组IDE通道操作方式(以下方式都是CD引导模式)1,一个SATA硬盘挂在SATA1接口,一个CDROM挂在主IDE接口(设为主盘):a)引导进入BIOS设置,在主菜单中选择IDE配置b)将板载IDE操作模式改为兼容模式c)选择[主P-ATA+S-1你会发现主菜单里只有四个IDE设备,【主IDE主】是【CDROM】,【主IDE从】是【无】,【次IDE主】是【IDE盘】(你的硬盘的型号)。【【二级IDE Slave】是【无】e)用光盘引导进入DOS后,就可以运行GHOST了。2.一个SATA硬盘挂在SATA1接口上。一个CDROM挂在二级IDE接口上:只需将上面第三步中的[主P-ATA+S-ATA]改为[二级P-ATA+S-ATA],系统会将SATA1和SATA2设备作为[主IDE主]和[主IDE从]。3.如果你用的是支持SATA的主板,但是不使用SATA设备,有些主板BIOS还是默认打开SATA通道。此时使用GHOST备份系统也会导致黑屏,所以我们还需要在BIOS中设置禁止SATA通道,或者在第一种情况的第三步中,将[Primary P-ATA+S-ATA]改为[Primary P-ATA Ports Only]。这时候系统会禁用SATA设备,你可以把它当做普通主板使用,不用SATA设备。顺便说一下,使用GHOST2003,可以直接识别NTFS格式的硬盘,这样做W2K备份就方便多了。其他型号的主板也有同样的设置,但是里面的选项没有华硕丰富。ESATA简介外部串行ATA的缩写,是串行ATA 1.0a对外部驱动器的扩展规范。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市场上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在流通。为了防止意外连接,ESATA的接口形状与SATA不同。连接线的最大长度为2m。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可以达到目前主流USB2.0的两倍以上,萨塔世达工具是丹纳赫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丹纳赫工具(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的著名品牌。“丹纳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它的词根“达纳”,在公元前700年的凯尔特语中是“湍急的河流”的意思。20世纪80年代初,公司创始人在去蒙大拿州西部平头河南部支流丹纳赫河钓鱼的途中建立了这家公司。所以公司的创始人以这条河命名了这个新组织。展望公司通过实施重点发展战略,已成为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制造商。丹纳赫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年销售额80亿美元,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截至2005年底,丹纳赫公司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000名员工.....其主要业务方向是:工具和零件、程序和环境控制产品。拥有多项名牌商标和专利技术,并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在1997中,华尔街日报评选出100家最佳上市公司,丹纳赫排名第38位。从1998年到2005年,公司销售额增长到80亿美元,营业收入增长近83%。该线路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