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推广总结有猫腻,教你破解商家的猫腻。
海尔热水器志邦橱柜
“棘手”的橱柜推广总结
节假日一直是红海中竞争激烈的商机,很多商家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目前,橱柜家电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橱柜市场的主流消费趋势,既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便利,又让商家利益最大化,很多促销活动甚至将其纳入整体规划安排;这时候一些厂家缺乏诚信,促销活动往往会产生以次充好的现象。侧面往往是诡秘狡猾的,花钱的人算不清账。其实他们花钱也不是买福利。在这方面,花钱的人要特别小心“货比三家”,不要盲目冲动,以免落入诱人的促销陷阱。
数字游戏,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很多卖场展会上,经常可以看到“立减2000元”“立减3000元”这样震撼人心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觉得捡了大便宜。但是这些产品真的降价这么多了吗?
其实这是商家平日里经常和消费者玩的数字游戏。比如淡季的时候,我的意思是把热门产品的价格标高,卖不卖基本无所谓,然后随便找个接口就开始打折。其实打折后的价格才是它真正的零售价。
另外,有些厂商喜欢“先提价,再打折”。比如一个橱柜电器先提价1000元,促销时再把广告下调1000元。其实原价还是一样的,只是让消费者觉得降价幅度很大,从而刺激消费。
文字游戏,毕竟是内幕的解释权。
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厂家都打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促销广告,比如“1优惠”、“终身保修”、“买柜当赠品”等等。但很多消费者实际体验后才发现,真正享受到这些好处其实很难。
比如有些挥金如土的人被“购物9999元送一台微波炉”的广告吸引,买了一套9999元的橱柜。当要求购买微波炉时,毕被告知他购买的橱柜不在捐赠范围内。仔细看广告发现,广告的最后有一个小括号,上面写着“限制车型”,利用了花钱者没有注意到的漏洞。
某品牌广告宣传“橱柜电器产品一站式购齐,9998元以上橱柜送1998元电器”,很吸引人。在店里一问才知道,9998元购买该品牌后,会得到一张面值1998元的优惠券,里面有5元、10元、50元不同面值的代金券。假设消费者要申请这些代金券,还必须购买商场指定的商品并消费一定金额,一次只能申请一张代金券。这意味着消费者想要获得1998元的实惠,必须额外购买一套橱柜。
残酷的事实折扣下,“猫腻”重重
近年来,随着大量五金橱柜品牌尤其是实力品牌的出现,五金橱柜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市场形势下,“折扣”、“最低价”、“成本价”等口号成为一些橱柜品牌抢占市场的手段。但也有专家指出,这其中往往有“猫腻”,消费者应仔细辨别真假。
专家表示,橱柜打折很难体现出真正的本质,反而往往会搅乱消费者原本平静的头脑。比如某品牌的整体橱柜,公开标注8折以下,但实际上可能在用料上“不如人”,或者“尺寸不足”。比如白光板和进口木纹板尺寸一样,但成本相差近50%;欧标尺寸的吊柜高72 cm,和60 cm、50 cm高的吊柜有本质区别。进口硬件和国产硬件价格也相差数倍。更有甚者,有的公司用自己的柜子,比别人全配的价格还低。
我们就拿各种橱柜材料来说吧。现在很多整体橱柜的销售人员一上来就先给消费者推荐高档材质,比如水晶XXX板,银钻XXX板。“你觉得贵吗?刨花板也不错,可以便宜点。”少于上一个,多于下一个。相对来说,很多消费者会接受。台面应该占整个橱柜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就拿报价为1800元的延米橱柜来说,如果用国产最好的人造石台面,就要700多元。然而,目前国内人造石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劣质的国产人造石,每延米只要300元到500元,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看出外观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一延米的台面可以有几百元的差价,给商家利润提供了很大的调整空间。
柜子的底板也很“棘手”。比如很多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的时候,通常会说用防潮板。经过特殊处理,防潮效果不错,当然价格有点贵。但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橱柜最重要的是台面防水和水管连接。对防潮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厨房都没有地漏。所谓的防潮板,其实只是在普通中密度板上的一种处理。而且在成本上,防潮板和刨花板在加工难度、辅助材料、机械损耗等方面都比其他板材低很多。可见很多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无经验来“忽悠人”。
橱柜里的配件如果贴上“国外进口”、“技术专利”的标签,价格会一下子涨好几倍。比如某品牌有一款成本不高于100元的上下调味条,报价在1600元以上。
消费的真正好处。
记者提示:在具体购买过程中,价格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只有在材料、配置档次、做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才具有参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品牌认知度和实力更强的橱柜品牌,质量会有更大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