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海在那里。多长时间一次?

舟山没有湖,只有定海。

定海是中国千岛城市舟山市的县级区,是舟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定海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的东海,上海市的东南部,杭州湾的外缘。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21° 38 '-122° 15 '和北纬29° 55 '-30° 15 '之间。定海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和长三角的广阔腹地。它是中国南北航运和远东国际航线的枢纽,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

定海是著名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居住,并在马坳镇原村遗址上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春秋时定海属岳,称“永东”(邕江以东)。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设“翁山郡”。广德元年(736),废郡。北宋熙宁六年(1073),复置县,改称“郭昶县”。元初,县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州为县;洪武弃郭昶郡二十年。至清初,他们两次迁居民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设定海县。道光二十一年(1841),定海郡升为直隶厅。宣彤三年(1911)九月,定海直隶厅改为定海郡。民国三十八年(1949),定海县岱山、大曲岛设在翁州县。1950 17年5月,定海解放,撤销翁州县,并入定海县,隶属宁波市知止区。65438年至0953年,经国务院批准,定海县分为定海、普陀、岱山三县。同年,舟山专员公署成立,领导定海、普陀、岱山、江苏省纳入本省嵊泗县。1958年,撤销定海、普陀、岱山三县,合并舟山县。1962年4月撤销舟山县,恢复定海、普陀、岱山三县,设立大曲县。5月,舟山专员公署恢复。1967年3月,舟山地区改为舟山地区。1987 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设立舟山市(地级市)。3月14,定海县更名为定海区(县级),隶属舟山市。

定海,海上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南侧,面向太平洋,背靠中国最富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与沪、杭、甬等大城市隔海相望,并占据南北黄金海岸枢纽,扼守江海联运枢纽。* * *有128个岛屿,总面积1444平方公里,海岸线410公里,人口37万。今天,一个现代化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特别是随着舟山大陆连岛项目的建设,定海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半岛经济时代,为了共同打造“古城堡垒”?“休闲定海”拓展了新空间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岛城特殊的地理环境,也用美丽的风景装扮了她。定海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冬暖夏凉,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城市。

定海是舟山群岛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定海的先民就已经在这里垦海、养鱼、繁衍生息。“海上河姆渡”马坳唐家墩出土的文物就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翁山县建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清康熙二十七年改称定海。定海市有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由传统民居和深宅组成,以明清时期为主。还有建筑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如祖因寺、帝国书店、瞭望塔、大都会寺等。作为海防前哨和军事要地,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包括明朝的倭寇战争、南明的海禁、清朝的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传说中春秋时期的吴王流放。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鸦片战争纪念遗址公园,马岙博物馆。先后开发了半岛垂钓天堂、东海鸟岛、黄羊尖旅游区、青青世界、富贵田园、凤凰山岛旅游区、三毛祖居、海上千岛游、卓佐山岛旅游区。

定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涌现出朱宝山、刘洪生(煤王)、安子杰、董浩云(第一代船王)等杰出人物。它还是乔石(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安子介、丁光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和三毛的故乡。此外,定海还是“宁波商帮”的发祥地之一,出了朱宝山、刘鸿生、周祥生、刘显宰等著名人物。近百位名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故居,以及一份历史文化遗产。

定海的明天,将是海洋与人、海洋与文化、海洋与世界的纽带。热烈欢迎各界朋友来定海投资、商务、旅游、度假,* * *感受“海升月起,此时地平线* * *的含义,* * *共创定海美好未来。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并围绕“建设海岛经济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结合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7.7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351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8.2: 47.0: 44.8调整为7.0: 48.2: 44.8。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到21.226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2585美元。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据初步测算,2004年,全区海洋经济总产值6543.8+005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34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43.4%。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预算总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0%,剔除出口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25.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6.0%。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从业人员8731人,比上年增长2.7%。据劳动部门统计,2004年,全区创造就业1.1万人,帮助实现就业5032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水、资金、人才等资源约束进一步突出,综合竞争力不强;农渔民转行还很困难,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还没有有效缩小。

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004年,全区农渔业总产值达到165438+3400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农业总产值5.04亿元,增长5.7%;渔业总产值6.3亿元,增长7.9%。在政策、价格、自然等因素的推动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回升。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086公顷,产量3697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16.3%。蔬菜种植面积5273公顷,产量112500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05公顷,比上年增加10.5%;水果种植面积4858公顷,产量391万吨,比上年增长7.6%。种植业年产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4.9%。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出栏生猪100400头,比上年增长6.9%;现有奶牛441头,比上年增长30.0%;家禽出栏89.03万头,比上年下降0.4%;全年肉类总产量8386吨,比上年增长3.2%。畜牧业年产值达到654.38+0.37亿元,比上年增长7.8%。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654.38+0.05万吨,同比增长2.4%,渔业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7.9%。海洋捕鱼稳步上升。全年海洋捕捞产量8.35万吨,同比增长1.8%,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9.1%。水产养殖发展良好。2004年,全区海水养殖面积4.2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养殖产量1.82万吨,同比增长4.0%。全区已建成半岛公司长治大黄鱼、许旺农场三疣梭子蟹等三个示范基地。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5条6.9公里标准河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41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05千公顷。2004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80391千瓦,比上年增长0.9%。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95.24亿元,同比增长28.0%,增速创近四年新高。工业经济发展拉动全区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贡献份额为47.2%。

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船舶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产值分别为26.4亿元、22.27亿元、654.38+0.838亿元和576.5438+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5.8%、33.3%和65.438+0.02%。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76.4%。盐仓、岑港、肖莎、马岙、甘兰等重点工业镇增长势头强劲,其中马岙镇成为继金堂、肖莎之后第三个产值超十亿的镇。

规模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全区1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5.07亿元,同比增长24.6%。29个区重点培育和扶持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33亿元,同比增长27.9%。2004年底,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25家,超亿元企业16家,分别增加6家和5家。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65.438+09.4%,实现利税46543.8+09万元,同比增长65.438+06.0%,其中利润28.17.5%。产品销售率99.7%。列入市考核的1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考核得分为192.94,继续位居全市第一。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区25家一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9.88亿元,完成产值654.38+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5.438+0.7%和654.38+065.438+06.7%。实现利润1705万元,同比增长34.3%。施工面积1.45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竣工面积5755438+0.000平方米。2004年,建筑业地方税收3926.5万元,同比增长68.9%。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38+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规模以上投资项目投资9.74亿元,增长49.3%。从工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03万元,同比下降8.8%;第二产业投资8665.438亿元,增长365.438+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8亿元,增长29.3%。

私人投资高速增长。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5438+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4%,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81.9%。

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工业投资8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6%。规模以上工业投资中,机械制造业和船舶制造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完成投资6543.8+85亿元和6543.8+33亿元,同比增长3.265.438+0%和565.438+0.2%;建材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4.9倍。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5632万元,同比增长2.4倍。房地产施工房屋面积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7%,其中新开工面积4万平方米,增长2.9倍;房屋预售面积2.6万平方米,增长5.1倍。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餐饮业零售额3.54亿元,增长1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民营经济零售额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比51.3%。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2004年,全区接待游客13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28万人次,国际游客251.0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3.5%和1.60%。全年旅游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779400美元,同比增长160%。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28家,星级旅游饭店15家。

外国经济

外贸进出口继续高位运行。出口交货值外贸总额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进出口总额6543.8+0.77亿美元,增长45.2%,其中出口6543.8+0.53亿美元,增长52.9%,进口2404万美元,增长9.9%。在出口总额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水产品、纺织品和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001.5万美元、3585万美元和91.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4%、77.7%和73.3%。全年新增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22家,总数达到10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4年,全区引进区外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654.38+0.3亿元,完成投资2.8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1.0%,其中境外投资项目6个,协议利用外资654.38+0.1.83万美元。“山海合作”项目初见成效。全年签约项目4个,协议资金654.38+0.9亿元。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预算内财政总收入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剔除出口退税因素,同口径增长2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4.38+0.64亿元,增长654.38+0.8%,同口径增长3654.38+0.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8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6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98亿元,比年初增加4.89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1.88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其中定海工业企业贷款7.34亿元,比年初增加1.365438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85.66亿元,增长49.0%,现金支出188.27亿元,增长4654.38+0.5%。

教育和科学技术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4月,定海区被正式批准为浙江省教育强区。中小学布局和教育资源进一步调整优化,11小学和3所初中合并。全区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生13196人,其中高中3所,在校生2132人。普通小学33所,学生16850人;有44所幼儿园,7,875名儿童。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生入学率99.3%,初中生占比继续攀升,达到90.1%。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区学校电教设备一流配置达到82.1%,校园网拥有率达到71.9%。

科学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中小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37家。2004年,全区共安排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其中省级35项,市级15项。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承担的HX锥形双螺杆塑木挤出机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004年,全区有5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创造了5个省级名牌产品和5个市级名牌产品。全区有3项高新技术产品。2004年,全区新产品产值2265438亿元,增长54.2%,新产品产值率4%。全年专利授权量为32项。科技队伍逐渐壮大。年末,全区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3547人。

文化、体育和健康

文化事业辉煌。2004年,成功举办了“元宵节”民间文艺汇演、“清风颂”文艺晚会、“金色时代”国庆广场文艺晚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等各类大型演出。文艺创作多次获奖。2003年《海》一诗获中国诗歌精选一等奖。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区文化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已完成,临城街道文化大楼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马岙文体广场、白泉盛达村文化大院等一批文体场馆相继建成开放。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004年,在全区渔农村举办了女子网兜大赛、乒乓球大赛、健身路径大赛,各队参加了第三届渔民运动会、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市第一届飞镖比赛和门球邀请赛。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在城镇和街道举办了30多项体育赛事和活动。体育锻炼条件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区有体育路径58套,晨练100人次,农村门球场5个。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截至2004年底,全区共有卫生保健机构21个,其中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18个,床位472张。全区有14所乡镇卫生院通过二级医院评审,2所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中级以上职称医务人员315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5%。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无偿献血工作进展顺利。2004年,我区被评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农村改水受益率分别达到46.2%和93%。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总人口继续增加。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70634人,比上年末增加2484人,年增长率为6.75‰。全区出生2965人,死亡1973人,自然增长率为2.69‰,比2003年增长1.88‰。2004年移民81,91,移民6699人,人口机械增长1,492,机械增长率4.04‰。年末总人口中,男性187527人,女性183107人,男女比例为102,4438+0:100。非农人口仍有一定增长,年末达到150633人,比上年增长2.18%。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1元,比上年增长13.9%,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9.1%;渔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6133元,比上年增长16.5%。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1.6%。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2平方米,渔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47。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全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有2826户3957人,其中城镇居民727人,农村居民3230人,最低生活保障金额为371.75万元。敬老院建设和集中供养工作扎实推进。2004年,全区新建或改建养老院11所,新增床位518张。年末,全区共有敬老院14所,住有356人。福利院1个,82户居民,全区五保三无集中供养率超过80%。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本公报所列各行业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和非国有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是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4)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定海拥有875.2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400多公里的海岸线,数万亩的滩涂资源。广阔的东海海域生长着360多种鱼类、60多种虾类、100多种贝类,使定海成为“东海的鱼仓”。每当渔季来临,西码头中心渔港外就聚集了上千艘船只,桅杆如林。夜幕降临,渔火灯火通明,多如星海。

近年来,定海人立足海洋资源保护,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大力发展海洋养殖:半岛公司在临城长峙岛投资建设的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居全国前列,肖莎镇六角跳塘深水养殖成为浙江省海洋池塘养殖的龙头。2004年,全区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除文蛤、蛏子、贻贝、青蟹、泥螺等传统养殖品种外,新开发引进大黄鱼、美国红鱼、南美白对虾等一批名优品种。

丰富的水产品资源使定海的水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全区有水产品加工企业70余家,年加工能力36000余吨。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浙江郑龙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了鱿鱼丝等30多种海产品。2002年,“郑龙”牌商标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国外市场,成为继舟山“珍珠鱼片”之后的又一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