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治?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类:一类与代谢紊乱有关,尤其是“三多一少”与高血糖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往往不太明显或仅部分表现,另一类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关。
1.多尿症
因为血糖过高,超过了肾糖阈值(8.89 ~ 10.0 mmol/L),通过肾小球过滤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24小时尿量可达5000 ~ 10000 ml,但老年人和肾病患者有肾糖阈值。
多喝水
主要是由于高血糖,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再加上多尿、失水过多、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进一步升高血浆渗透压,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多吃点
多食的机制不是很清楚。多数学者倾向于由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的动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差)降低引起。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进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差增大(0.829mmoL/L以上),摄食中枢受到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需求消失。然而,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性,组织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较高水平,但动脉血和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和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感和暴饮暴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所以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不足也造成了食欲亢进。
减肥
糖尿病患者虽然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增强,消耗过多,氮平衡为负,体重逐渐减轻,甚至消瘦。一旦糖尿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良好的控制,体重下降是可以控制的,甚至是反弹的。比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代谢控制有可能。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很常见。因为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并有效释放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负氮平衡等。,所以感觉浑身无力,无精打采。
6.视觉损失
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可能主要是高血糖引起的晶状体渗透压和屈光度的改变。早期通常是功能性改变。血糖一旦控制好,视力可以很快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检测和控制。
一旦确诊糖尿病,就要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包括糖尿病常识、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等。降糖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等。以及各种并发症的表现、预防和治疗。
不同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主要措施。食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要保持合理的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肥的目标是在3-6个月内减掉5%-10%。消瘦患者要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保持理想体重。
①脂肪: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65,438+00%。食物中的胆固醇摄入量
②碳水化合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食物要富含膳食纤维。
③蛋白质: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建议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65,438+00%-65,438+05%,蛋白尿明显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
④饮酒:不建议糖尿病人饮酒。每天不超过1-2个标准份(一个标准份是啤酒350ml,红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每个含酒精约15g)。
⑤盐:盐的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天6g,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一般来说,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应按照0.6-0.8g/kg的标准体重给予,并在有限的范围内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比例。糖尿病肾病三、四期患者在坚持糖尿病营养治疗其他原则的同时,应把握好每日蛋白质摄入的质和量。
糖尿病肾病患者没有给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所以一旦肾功能受损,血压就会升高,全身乏力;严重肾功能不全、水肿、男性阳痿、睾丸萎缩等。换句话说,他们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可能被杀害。
1,少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能被人体迅速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严重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多食用水果。
2、不能喝酒
酒精每克含14.64千焦(3.5千卡),属于高热量食物,具有消耗体内热量的功能。过量饮酒会引起高脂血症或代谢紊乱,加重肝脏负担。糖尿病患者饮酒时,吃了一些碳水化合物食物,血糖可升高,使糖尿病失控。经常饮酒而不吃食物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降低血液中葡萄(葡萄类食物)的糖分含量,出现低血糖(血糖类食物)症状。因此,合并肝胆疾病的重症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应严格禁止饮酒。
3.少吃高糖高盐的食物。
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医生通常把限制饮食,尤其是限制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作为指导患者的重要防治方法。然而,人们很少注意限制盐的摄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量食盐可增强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消化(食物的消化),促进小肠对游离葡萄糖的吸收,可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盐。
运动疗法
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支持很重要。运动的方式、强度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打高尔夫和园艺),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当血糖>:14-16mmol/L,明显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心、肾等各器官慢性并发症严重者,暂时不适合运动。
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尤其是对大血管病变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建议每一个糖尿病吸烟者戒烟,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口服降糖药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胰岛素促分泌素(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酶-ⅳ(VDPP-ⅳ)抑制剂。药物选择应基于二型糖尿病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此外,患者的血糖波动特点、年龄、体重、重要器官功能等也是选择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机制互补的药物应联合使用,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双胍类:这类药物可减少肝脏糖的生成,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加速糖的无氧糖酵解,减少肠道对糖的吸收。具有降血脂和降尿酸的作用。适合二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者应该是首选。该制剂包括①苯乙双胍;②二甲双胍。目前最常用的是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罕见而严重的副作用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很少引起,肾功能不全禁用双胍类(血清肌酐水平>的男性;1.5毫克/分升,女性>:1.4毫克/分升或肾小球滤过率
2.磺脲类: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磺脲类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适用于胰岛B细胞仍有功能但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使用不当,磺脲类药物可导致低血糖,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酰脲类药物也会导致体重增加。临床试验表明,磺脲类药物可使HbA1c降低1%-2%,是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推荐的控制二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药物。
磺酰脲类药物包括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潜锌矿;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和其他。还有一些磺脲类药物的缓释控释剂型,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
3.苯甲酸衍生物促分泌素: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来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使HBA 1C降低0.3%-1.5%。这些药物应在饭前立即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磺脲类除外)联合使用。格列奈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频率和程度小于磺脲类药物。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选择性作用于小肠黏膜刷状缘,抑制多糖和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的葡萄糖苷酶。能改善餐后血糖峰值。主要包括①阿卡波糖②伏格列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降低hba1c 0.5%-0.8%,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5.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PPARγ,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增加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转运,抑制血浆中FFA的释放,抑制肝脏糖的释放,加强骨骼肌中葡萄糖的合成,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适用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肥胖二型糖尿病。临床试验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HbA1c降低1.0%-1.5%。主要包括①罗格列酮;②吡格列酮。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会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备注:关于罗格列酮的使用:
罗格列酮的安全性仍有争议,其使用在中国受到严格限制。对于从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有在不能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能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对于已经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患者,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权衡药物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
6.二肽基肽酶-VI(DPP-VI)抑制剂: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减少体内GLP-1的失活,并增加体内GLP-1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包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表明,西格列汀可以降低HbA1c 1.0%。
胰岛素疗法
1.胰岛素的类型
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轻,不易产生抗体。
根据起效时间分为不同类型的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是透明的。
②中间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均长于短效胰岛。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 NPH胰岛素和50%常规胰岛素的混合物;30r:70% NPH胰岛素和30%普通胰岛素的混合物。
④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胰岛素类似物,进餐时注射,作用时间短。它取决于两种胰岛素:乳房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
⑤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作为胰岛素基础量的补充。例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⑥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更长,如胰岛素得固。
2.胰岛素的初始治疗
1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
当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剂量口服药物后HbA1c仍大于7.0%时,可考虑胰岛素治疗。
新诊断且难以与1型糖尿病相鉴别的消瘦型糖尿病患者,应以胰岛素为一线治疗药物。
当糖尿病病程中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原因时,应尽早使用胰岛素。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初诊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围手术期,感染,妊娠
3.胰岛素的用法:
短效胰岛素可通过静脉滴注用于治疗严重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1糖尿病一旦确诊,仍需终身皮下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可以通过胰岛素补充或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有以下步骤。
①对于口服降糖药已经失效或部分失效的患者,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1 ~ 0.2U/kg,监测血糖。3天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为2U-4U。
②注射预混胰岛素,每日早晚两次。初始胰岛素剂量一般为0.4-0.6单位/公斤体重/天,早餐前和晚餐前按1: 1的比例分配。优点是方便,减少了午饭前打针的不便,但午饭时血糖波动较大,难以控制。
③在上述初始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经过足够的剂量调整后,如果患者血糖水平仍不达标或出现反复低血糖,则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可采用餐+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的血糖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的胰岛素用量。
④胰岛素泵治疗。主要适用人群为:1型糖尿病患者;计划怀孕和糖尿病孕妇;需要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